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是Java语言中对于抽象类定义进行支持的两种机制,正是由于这两种机制的存在,才赋予了Java强大的面向对象能力。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之间在对于抽象类定义的支持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可以相互替换,因此很多开发者在进行抽象类定义时对于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的选择显得比较随意。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对于它们的选择甚至反映出对于问题领域本质的理解、对于设计意图的理解是否正确、合理。本文将对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一番剖析,试图给开发者提供一个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的依据。
理解抽象类
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在Java语言中都是用来进行抽象类(本文中的抽象类并非从abstract class翻译而来,它表示的是一个抽象体,而abstract class为Java语言中用于定义抽象类的一种方法,请读者注意区分)定义的,那么什么是抽象类,使用抽象类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在面向对象的概念中,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象都是通过类来描绘的,但是反过来却不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类都是用来描绘对象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包含足够的信息来描绘一个具体的对象,这样的类就是抽象类。抽象类往往用来表征我们在对问题领域进行分析、设计中得出的抽象概念,是对一系列看上去不同,但是本质上相同的具体概念的抽象。比如:如果我们进行一个图形编辑软件的开发,就会发现问题领域存在着圆、三角形这样一些具体概念,它们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又都属于形状这样一个概念,形状这个概念在问题领域是不存在的,它就是一个抽象概念。正是因为抽象的概念在问题领域没有对应的具体概念,所以用以表征抽象概念的抽象类是不能够实例化的。
在面向对象领域,抽象类主要用来进行类型隐藏。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固定的一组行为的抽象描述,但是这组行为却能够有任意个可能的具体实现方式。这个抽象描述就是抽象类,而这一组任意个可能的具体实现则表现为所有可能的派生类。模块可以操作一个抽象体。由于模块依赖于一个固定的抽象体,因此它可以是不允许修改的;同时,通过从这个抽象体派生,也可扩展此模块的行为功能。熟悉OCP的读者一定知道,为了能够实现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则OCP(Open-Closed Principle),抽象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从语法定义层面看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
在语法层面,Java语言对于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方式,下面以定义一个名为Demo的抽象类为例来说明这种不同。
使用abstract class的方式定义Demo抽象类的方式如下:
abstract class Demo {
abstract void method1();
abstract void method2();
…
}
使用interface的方式定义Demo抽象类的方式如下:
interface Demo {
void method1();
void method2();
…
}
在abstract class方式中,Demo可以有自己的数据成员,也可以有非abstarct的成员方法,而在interface方式的实现中,Demo只能够有静态的不能被修改的数据成员(也就是必须是static final的,不过在interface中一般不定义数据成员),所有的成员方法都是abstract的。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face是一种特殊形式的abstract class。
从编程的角度来看,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都可以用来实现"design by contract"的思想。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上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首先,abstract class在Java语言中表示的是一种继承关系,一个类只能使用一次继承关系。但是,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interface。也许,这是Java语言的设计者在考虑Java对于多重继承的支持方面的一种折中考虑吧。
其次,在abstract class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赋予方法的默认行为。但是在interface的定义中,方法却不能拥有默认行为,为了绕过这个限制,必须使用委托,但是这会 增加一些复杂性,有时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在抽象类中不能定义默认行为还存在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可能会造成维护上的麻烦。因为如果后来想修改类的界面(一般通过abstract class或者interface来表示)以适应新的情况(比如,添加新的方法或者给已用的方法中添加新的参数)时,就会非常的麻烦,可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对于派生类很多的情况,尤为如此)。但是如果界面是通过abstract class来实现的,那么可能就只需要修改定义在abstract class中的默认行为就可以了。
同样,如果不能在抽象类中定义默认行为,就会导致同样的方法实现出现在该抽象类的每一个派生类中,违反了"one rule,one place"原则,造成代码重复,同样不利于以后的维护。因此,在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间进行选择时要非常的小心。
从设计理念层面看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
上面主要从语法定义和编程的角度论述了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的区别,这些层面的区别是比较低层次的、非本质的。本小节将从另一个层面: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所反映出的设计理念,来分析一下二者的区别。作者认为,从这个层面进行分析才能理解二者概念的本质所在。
前面已经提到过,abstarct class在Java语言中体现了一种继承关系,要想使得继承关系合理,父类和派生类之间必须存在"is a"关系,即父类和派生类在概念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参考文献〔3〕中有关于"is a"关系的大篇幅深入的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对于interface 来说则不然,并不要求interface的实现者和interface定义在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仅仅是实现了interface定义的契约而已。为了使论述便于理解,下面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进行说明。
考虑这样一个例子,假设在我们的问题领域中有一个关于Door的抽象概念,该Door具有执行两个动作open和close,此时我们可以通过abstract class或者interface来定义一个表示该抽象概念的类型,定义方式分别如下所示:
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Door:
abstract class Door {
abstract void open();
abstract void close();
}
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Door:
interface Door {
void open();
void close();
}
其他具体的Door类型可以extends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的Door或者implements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的Door。看起来好像使用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没有大的区别。
如果现在要求Door还要具有报警的功能。我们该如何设计针对该例子的类结构呢(在本例中,主要是为了展示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反映在设计理念上的区别,其他方面无关的问题都做了简化或者忽略)?下面将罗列出可能的,并从设计理念层面对这些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
一:
简单的在Door的定义中增加一个alarm方法,如下:
abstract class Door {
abstract void open();
abstract void close();
abstract void alarm();
}
或者
interface Door {
void open();
void close();
void alarm();
}
那么具有报警功能的AlarmDoor的定义方式如下:
class AlarmDoor extends Door {
void open() { … }
void close() { … }
void alarm() { … }
}
或者
class AlarmDoor implements Door {
void open() { … }
void close() { … }
void alarm() { … }
}
这种方法违反了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个核心原则ISP(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ciple),在Door的定义中把Door概念本身固有的行为方法和另外一个概念"报警器"的行为方法混在了一起。这样引起的一个问题是那些仅仅依赖于Door这个概念的模块会因为"报警器"这个概念的改变(比如:修改alarm方法的参数)而改变,反之依然。
二:
既然open、close和alarm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ISP原则应该把它们分别定义在代表这两个概念的抽象类中。定义方式有:这两个概念都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两个概念都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一个概念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另一个概念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
显然,由于Java语言不支持多重继承,所以两个概念都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是不可行的。后面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它们的选择却反映出对于问题领域中的概念本质的理解、对于设计意图的反映是否正确、合理。我们一一来分析、说明。
如果两个概念都使用interface方式来定义,那么就反映出两个问题:1、我们可能没有理解清楚问题领域,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到底是Door还是报警器?2、如果我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理解没有问题,比如:我们通过对于问题领域的分析发现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和Door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在实现时就没有能够正确的揭示我们的设计意图,因为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上(均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反映不出上述含义。
如果我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理解是: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是Door,同时它有具有报警的功能。我们该如何来设计、实现来明确的反映出我们的意思呢?前面已经说过,abstract class在Java语言中表示一种继承关系,而继承关系在本质上是"is a"关系。所以对于Door这个概念,我们应该使用abstarct class方式来定义。另外,AlarmDoor又具有报警功能,说明它又能够完成报警概念中定义的行为,所以报警概念可以通过interface方式定义。如下所示:
abstract class Door {
abstract void open();
abstract void close();
}
interface Alarm {
void alarm();
}
class AlarmDoor extends Door implements Alarm {
void open() { … }
void close() { … }
void alarm() { … }
}
这种实现方式基本上能够明确的反映出我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理解,正确的揭示我们的设计意图。其实abstract class表示的是"is a"关系,interface表示的是"like a"关系,大家在选择时可以作为一个依据,当然这是建立在对问题领域的理解上的,比如:如果我们认为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是报警器,同时又具有Door的功能,那么上述的定义方式就要反过来了。
最近要实现下面的效果,就是在UITableView中有很多行数据,当用户选择某一行之后,将该行高度调整为原来2倍,其它行高度不变,改行后面的行往后顺移.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想过调整UITableViewCell的frame,或则调整height,或则调整origin.y,在之间插入新视图,但发现如果选择最后几行中某一行,倒数一两行不能被选中,后来又给UITableView添加手势,但由于UITableView的重用机制,滚动后会重新调整尺寸,后来的效果不尽理想.
好事多磨,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就是增加一个数组,
BOOL bCheck[20]; (也可以是NSArray,里面添加NSNumber成员,记录cell高度,这里简单用bool数组)
记录每个cell的高度,
然后在:
- (CGFloat)tableView:(UITableView *)tableView heightForRowAtIndexPath:(NSIndexPath *)indexPath{
if (bCheck[indexPath.row]) {
return 100;
}else{
return 50;
}
}
最后处理选择操作:
- (void)tableView:(UITableView *)tableView didSelectRowAtIndexPath:(NSIndexPath *)indexPath
{
bCheck[indexPath.row] = YES;
[tableView reloadData];
}
那,我原创的文章比较少,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看了,然后稍加修改的!
综合这两个帖子:
http://blog.csdn.net/ilysony/article/details/6292771
http://blog.csdn.net/yan_daoqiu/article/details/6393300
中文的还没去实验
[img]
我不知道怎么传图 - - !
[/img]
大概思路就是在listView里面设置了 section,然后侧边栏是一个自定义的组件
侧边栏ontouch中会去 让listview 跳到相应位置list.setSelection();
listview中设置onScroll监听器,滑动时候让中间弹出windows,不滑动时候隐藏
window中显示的就是首字母。
侧边栏代码
public class SideBar extends View{ private char[] l; private SectionIndexer sectionIndexter = null; private ListView list; private final int m_nItemHeight = 29; public SideBar(Context context) { super(context); init(); } public SideBar(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 super(context, attrs); init(); } private void init() { l = new char[]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setBackgroundColor(0x44FFFFFF); } public SideBar(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int defStyle) { super(context, attrs, defStyle); init(); } public void setListView(ListView _list) { list = _list; sectionIndexter = (SectionIndexer) _list.getAdapter(); }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super.onTouchEvent(event); int i = (int) event.getY(); int idx = i / m_nItemHeight; if (idx >= l.length) { idx = l.length - 1; } else if (idx < 0) { idx = 0; } if (event.getAction()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event.getAction() == MotionEvent.ACTION_MOVE) { if (sectionIndexter == null) { sectionIndexter = (SectionIndexer) list.getAdapter(); } int position = sectionIndexter.getPositionForSection(l[idx]); if (position == -1) { return true; } list.setSelection(position); } return true; } protected void onDraw(Canvas canvas) { Paint paint = new Paint(); paint.setColor(0xFFA6A9AA); paint.setTextSize(20); paint.setTextAlign(Paint.Align.CENTER); float widthCenter = getMeasuredWidth() / 2; for (int i = 0; i < l.length; i++) { canvas.drawText(String.valueOf(l[i]), widthCenter, m_nItemHeight + (i * m_nItemHeight), paint); } super.onDraw(canvas); } }
listView的adapter
涉及到section的显示 以及 sidebar中要获取positon的方法
public class MyAdapter extends BaseAdapter implements SectionIndexer{ private ArrayList<String> stringArray; private Context context; public MyAdapter(Context _context, ArrayList<String> arr) { stringArray = arr; context = _context; } public int getCount() { return stringArray.size(); } public Object getItem(int arg0) { return stringArray.get(arg0); } public long getItemId(int arg0) { return 0; } public View getView(int position, View v, ViewGroup parent) { LayoutInflater inflate = ((Activity) context).getLayoutInflater(); View view = (View) inflate.inflate(R.layout.listview_row, null); LinearLayout header = (LinearLayout) view.findViewById(R.id.section); String label = stringArray.get(position); char firstChar = label.toUpperCase().charAt(0); if (position == 0) { setSection(header, label); } else { String preLabel = stringArray.get(position - 1); char preFirstChar = preLabel.toUpperCase().charAt(0); if (firstChar != preFirstChar) { setSection(header, label); } else { header.setVisibility(View.GONE); } } TextView textView = (TextView) view.findViewById(R.id.textView); textView.setText(label); return view; } private void setSection(LinearLayout header, String label) { TextView text = new TextView(context); header.setBackgroundColor(0xffaabbcc); text.setTextColor(Color.WHITE); text.setText(label.substring(0, 1).toUpperCase()); text.setTextSize(20); text.setPadding(5, 0, 0, 0); text.setGravity(Gravity.CENTER_VERTICAL); header.addView(text); } public int getPositionForSection(int section) { if (section == 35) { return 0; } for (int i = 0; i < stringArray.size(); i++) { String l = stringArray.get(i); char firstChar = l.toUpperCase().charAt(0); if (firstChar == section) { return i; } } return -1; } public int getSectionForPosition(int arg0) { return 0; } public Object[] getSections() { return null; } }
主程序的中显示的window相关:
TextView overlay = (TextView) View.inflate(this, R.layout.overlay, null); getWindowManager() .addView( overlay, new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 LayoutParams.WRAP_CONTENT, LayoutParams.WRAP_CONTENT,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TYPE_APPLICATION,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FLAG_NOT_FOCUSABLE |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FLAG_NOT_TOUCHABLE, PixelFormat.TRANSLUCENT) ); list.setOnScrollListener(onScroll); OnScrollListener onScroll = new OnScrollListener() { boolean visi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crollStateChanged(AbsListView view, int scrollState) { visible = true; if (scrollState == ListView.OnScrollListener.SCROLL_STATE_IDLE) { overlay.setVisibility(View.INVISIBL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croll(AbsListView view, int firstVisibleItem, int visibleItemCount, int totalItemCount) { if (visible) { overlay.setText(list.getItemAtPosition(firstVisibleItem).toString().substring(0, 1)); overlay.setVisibility(View.VISIBL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