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 add
- (id)initWithNibName:(NSString *)nibNameOrNil bundle:(NSBundle *)nibBundleOrNil;
- (id) initWithCoder:(NSCoder *)aDecoder;
- (id) init;
在
- (void) dealloc;中 remove
传说:
Important: The notification center does not retain its observers, therefore, you must ensure that you unregister observers (using removeObserver: or removeObserver:name:object:) before they are deallocated. (If you don't, you will generate a runtime error if the center sends a message to a freed object.)
但是没发现崩溃的问题
如果你的事apache的服务器,找到你的tomcat目录
在conf/web.xml文件里 添加apk的类型即可。
<!-- ===================== Default MIME Type Mappings =================== -->
...
<mime-mapping>
<extension>zip</extension>
<mime-type>application/zip</mime-type>
</mime-mapping>
...
------------------------------------------
类似上面添加一条:
<mime-mapping>
<extension>apk</extension>
<mime-type>application/vnd.android.package-archive</mime-type>
</mime-mapping>
<mime-mapping>
<extension>apk</extension>
<mime-type>application/apk</mime-type>
</mime-mapping>
这样就可以防止apk变成zip格式了。。。
本人测试的时候未出现apk变zip文件,反正加上配置也没关系。
protocol和delegate完全不是一回事,放在一起说,只是因为我们经常在同一个头文件里看到这两个word。
protocol和java里interface的概念类似,是Objective-C语法的一部分。
定义protocol如下
@protocol ClassADelegate - (void)methodA; - (void)methodB; @end
那么就是定义了一组函数,这组函数放在一起叫作一个protocol,也就是协议。
函数是需要被实现的,所以如果对于class如下
@interface ClassB <ClassADelegate> { } @end
就叫作ClassB conform to protocol ClassADelegate,也就是说ClassB实现了这个协议,
也就是实现了这一组函数。
有了上面这个头文件,我们就可以放心作调用
ClassB *b = [[ClassB alloc] init]; [b methodA]; [b methodB];
而不用担心出现unrecognized selector sent to instance这种错误了。
所以protocol就是一组函数定义,是从类声明中剥离出来的一组定义。
id<ClassADelegate> b = ...; [b methodA];
这种用法也常见,b是一个id类型,它知道ClassADelegate这组函数的实现。
那么delegate是什么?其实和protocol没有关系。Delegate本身应该称为一种设计模式。
是把一个类自己需要做的一部分事情,让另一个类(也可以就是自己本身)来完成。
比如ClassC
@interface ClassC { id delegate; } @end
那么ClassC的实现(.m文件)里就可以用delegate这个变量了。
当然这里完全可以用其它名字而不是delegate。
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interface ClassC { ClassB *delegate; } @end
这样我们知道了delegate是一个ClassB,它就可以提供ClassB里的方法。
可以把一部分ClassC里的工作放在ClassB里去实现。
这样的写法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或者应该写成这样?
@interface ClassC { ClassB *classB; } @end
…..
delegate没有了…
所以说其实delegate只是一种模式,大家约定俗成,当把自己内部一部分实现暴露给另外一个类去做的时候,就叫实际做事的类为delegate。
为什么会需要把内部实现提出来给另一个类做呢?
最常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隐藏实现的前提下,提供一个自定义的机会。
比如Apple提供的iOS SDK里就有众多的delegate,比如最常用的UITableView,
我们没法知道Apple怎么重用UITableViewCell,怎么处理UITableView里Cell的增加、删减,因为我们没有源码。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现Delegate的方法来控制一个UITableView的一些行为。
UITableViewDataSource其实和delegate是一样一样的,只是由于意义不同换了个名字罢了。
protocol在此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protocol是一种语法,它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实现delegate模式的机会。
比如写UITableView的时候,Apple这么干
UITableView.m
- (void)doSomething { [self blahblah]; [self.delegate guruguru]; [self blahblah]; }
delegate是我们写的类,这个类如果可以被传给UITableView做为其delegate,那唯一要求,就是它实现了
- (void)guruguru;
这个方法。
如果我们把这个方法定义在一个protocol里
@protocol XXXProtocol - (void)guruguru; @end
就说明了,UITableView需要的delegate是一个conform to XXXProtocol的类。
这就正好是
id<XXXProtocol>
表达的意思。
无论具体的类是什么,它还有其它什么方法,只要它conform to这个protocol,
就说明它可以被传给UITableView,作为它的delegate。
那么Apple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个protocol是delegate需要conform的protocol,
它就把XXXProtocol改成了UITableViewDelegate
这样我们看到protocol的名字里有Delegate,就知道这个protocol里的函数是用来做自定义(Customization)的了。
http://haoxiang.org/2011/08/ios-delegate-and-proto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