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类和伪元素
给链接定义样式
a:link 表示尚未访问的链接,鼠标未划过和点击
a:visited 表示已经访问的链接
a:hover 表示鼠标划入的链接
a:active 表示激活的链接,也就是鼠标点击链接的一瞬间
注意上面这四个链接的伪类在使用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即上面列举的顺序,否则看不到效果。可以简单记为LOVE(包含link和visited首字母)和HATE(包含hover和active的首字母)。
给段落定义样式
:first-letter 为一行中的第一个字符创建样式
:first-line 为一段中第一行创建样式
更多伪类和伪元素
:before 可以在指定元素的前面添加内容。比如有一个段落p,你要在前面添加"Hello",可以用伪类表示为p:before {content: "Hello";}
:after 和:before一样,只不过实在元素的后面添加内容。
但是IE6, IE7不支持content属性。
:first-child 选取其他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这里容易引起混淆。比如有下面的一段代码:
<li>第一行</li>
<li>第二行</li>
<li>第三行</li>
</ul>
<p>
<ul>
<li>第一行</li>
<li>第二行</li>
<li>第三行</li>
</ul>
</p>
那么,li:frist-child将会选取所有ul标签下的第一个li标签,也就是上面两个内容为第一行的li标签,而不是选择li标签的第一个子元素
:focus 这个伪元素与链接的:hover相似,只不过:hover为链接专用,而这个可以用于其他的元素,表示当元素获得焦点时应有的样式
高级选择器
子选择器
">"可用来作为子选择器。当要选取一个元素的子元素时,可以使用这个符号。比如有下面一段代码:
<ul>
<li>第一级</li>
<li>
<ul>
<li>第二级</li>
</ul>
</li>
</ul>
</p>
p>ul 只会选择第一个ul标签,而不会选择第二个ul标签,因为它不是p标签的子元素,而是li标签的子元素。如果要达到选择这两个ul标签,可以是p ul。这样p标签下面所有的ul标签都会被选中。这种形式选取的是p标签下面的所有子孙元素。
同胞选择器
"+"可用来作为同胞选择器。在HTML中,紧挨另一个标签出现的标签被称为邻近同胞标签,如:
<h1>标题</h1>
<p>段落</p>
</body>
p标签紧邻h1标签,因此p标签为h1的同胞标签,可以通过h1+p来选择。
属性选择器
在属性选择器中,用[]包含要选择的属性,如:
img[title]
那么,所有带有title属性的img标签都会被选中,而那些没带title标签的img则不会被选中。[]括号前面可以使任何有效的选择器。
属性选择器中的属性还可以带有值。比如许多表单元素的形式都一样,如<input type = "text" />和<input type = "checkbox" />,那么input[type = "text"]可以让你只选中文本框。
其他的一些属性选择器还有:
^= 让你匹配属性"以...开始"的标签,如:a[href^= "http://"]则匹配所有以http://开头的链接。
$= 让你匹配属性"以...结束"的标签,如:a[href$=".com"]则匹配所有以".com"结尾的链接。
*= 让你匹配属性包含某一值的标签,如:a[href*= "renren"]则匹配href中包含"renren"的所有链接。
本文链接
从http协议说起
1996年IETF HTTP工作组发布了HTTP协议的1.0版本 ,到现在普遍使用的版本1.1,HTTP协议经历了17 年的发展。这种分布式、无状态、基于TCP的请求/响应式、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得到广泛应用的协议,相对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似乎进步地很慢。互联网从兴起到现在,经历了门户网站盛行的web1.0时代,而后随着ajax技术的出现,发展为web应用盛行的web2.0时代,如今又朝着web3.0的方向迈进。反观http协议,从版本1.0发展到1.1,除了默认长连接之外就是缓存处理、带宽优化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痛不痒的改进。它一直保留着无状态、请求/响应模式,似乎从来没意识到这应该有所改变。
Ajax---脚本发送的http请求
传统的web应用要想与服务器交互,必须提交一个表单(form),服务器接收并处理传来的表单,然后返回全新的页面,因为前后两个页面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相同的,这个过程传输了很多冗余的数据、浪费了带宽。于是Ajax技术便应运而生。
Ajax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的简称,由Jesse James Garrett 首先提出。这种技术开创性地允许浏览器脚本(JS)发送http请求。Outlook Web Access小组于98年使用,并很快成为IE4.0的一部分,但是这个技术一直很小众,直到2005年初,google在他的goole groups、gmail等交互式应用中广泛使用此种技术,才使得Ajax迅速被大家所接受。
Ajax的出现使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传输数据少了很多,也快了很多,也满足了以丰富用户体验为特点的web2.0时代 初期发展的需要,但是慢慢地也暴露了他的弊端。比如无法满足即时通信等富交互式应用的实时更新数据的要求。这种浏览器端的小技术毕竟还是基于http协议,http协议要求的请求/响应的模式也是无法改变的,除非http协议本身有所改变。
Comet---一种hack技术
以即时通信为代表的web应用程序对数据的Low Latency要求,传统的基于轮询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而且也会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于是一种基于http长连接的“服务器推”技术便被hack出来。这种技术被命名为Comet,这个术语由Dojo Toolkit 的项目主管Alex Russell在博文Comet: Low Latency Data for the Browser首次提出,并沿用下来。
其实,服务器推很早就存在了,在经典的client/server模型中有广泛使用,只是浏览器太懒了,并没有对这种技术提供很好的支持。但是Ajax的出现使这种技术在浏览器上实现成为可能, google的gmail和gtalk的整合首先使用了这种技术。随着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比如 IE 的加载显示问题),很快这种技术得到了认可,目前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开源Comet框架。
以下是典型的Ajax和Comet数据传输方式的对比,区别简单明了。典型的Ajax通信方式也是http协议的经典使用方式,要想取得数据,必须首先发送请求。在Low Latency要求比较高的web应用中,只能增加服务器请求的频率。Comet则不同,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保持一个长连接,只有客户端需要的数据更新时,服务器才主动将数据推送给客户端。
Comet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
浏览器发出XMLHttpRequest 请求,服务器端接收到请求后,会阻塞请求直到有数据或者超时才返回,浏览器JS在处理请求返回信息(超时或有效数据)后再次发出请求,重新建立连接。在此期间服务器端可能已经有新的数据到达,服务器会选择把数据保存,直到重新建立连接,浏览器会把所有数据一次性取回。
2. 基于 Iframe 及 htmlfile 的流(http streaming)方式
Iframe是html标记,这个标记的src属性会保持对指定服务器的长连接请求,服务器端则可以不停地返回数据,相对于第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跟传统的服务器推则更接近。
在第一种方式中,浏览器在收到数据后会直接调用JS回调函数,但是这种方式该如何响应数据呢?可以通过在返回数据中嵌入JS脚本的方式,如“<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js_func(“data from server ”)</script>”,服务器端将返回的数据作为回调函数的参数,浏览器在收到数据后就会执行这段JS脚本。
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IE、Morzilla Firefox 下端的进度栏都会显示加载没有完成,而且 IE 上方的图标会不停的转动,表示加载正在进行。Google 的天才们使用一个称为“htmlfile”的 ActiveX 解决了在 IE 中的加载显示问题,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了 gmail+gtalk 产品中。
Websocket---未来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Ajax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那么Comet技术的出现则更多透露出一种无奈,仅仅作为一种hack技术,因为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Comet解决的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才是合理的呢?浏览器,html标准,还是http标准?主角应该是谁呢?本质上讲,这涉及到数据传输方式,http协议应首当其冲,是时候改变一下这个懒惰的协议的请求/响应模式了。
W3C给出了答案,在新一代html标准html5中提供了一种浏览器和服务器间进行全双工通讯的网络技术Websocket。从Websocket草案得知,Websocket是一个全新的、独立的协议,基于TCP协议,与http协议兼容、却不会融入http协议,仅仅作为html5的一部分。于是乎脚本又被赋予了另一种能力:发起websocket请求。这种方式我们应该很熟悉,因为Ajax就是这么做的,所不同的是,Ajax发起的是http请求而已。
与http协议不同的请求/响应模式不同,Websocket在建立连接之前有一个Handshake(Opening Handshake)过程,在关闭连接前也有一个Handshake(Closing Handshake)过程,建立连接之后,双方即可双向通信。
Opening Handshake
客户端发起连接Handshake请求
GET /chat HTTP/1.1
Host: server.example.com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Key: dGhlIHNhbXBsZSBub25jZQ==
Origin: http://example.com
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superchat
Sec-WebSocket-Version: 13
服务器端响应: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Accept: s3pPLMBiTxaQ9kYGzzhZRbK+xOo=
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Upgrade:WebSocket”表示这是一个特殊的 HTTP 请求,请求的目的就是要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讯协议从 HTTP 协议升级到 WebSocket 协议。
“Sec-WebSocket-Key”是一段浏览器base64加密的密钥
“Sec-WebSocket-Accept”服务器端在接收到的Sec-WebSocket-Key密钥后追加一段神奇字符串“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并将结果进行sha-1哈希,然后再进行base64加密返回给客户端。
“Sec-WebSocket-Protocol”表示客户端请求提供的可供选择的子协议,及服务器端选中的支持的子协议,“Origin”服务器端用于区分未授权的websocket浏览器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中101为服务器返回的状态码,所有非101的状态码都表示handshake并未完成。
Data Framing
Websocket协议通过序列化的数据包传输数据。数据封包协议中定义了opcode、payload length、Payload data等字段。具体封包格式如下图所示:
FIN: 标识是否为此消息的最后一个数据包,占 1 bit
RSV1, RSV2, RSV3: 用于扩展协议,一般为0,各占1bit
Opcode:数据包类型(frame type
主要运用了定时器的原理,bind,trigger应用等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banner切换实现</title>
<style type="text/css">
/*
* @description: banner切换样式
* @author: lanfeng(beryl)
* @time:2013-02-26
*/
/* reset*/
*{ margin: 0; padding: 0;}
body{font:12px/1.5 Tahoma,'\5B8B\4F53',arial,Tahoma,helvetica,sans-serif; color:#333333;background-color:#ffffff;position:relative; }
h1,h2,h3,h4,h5,h6{font-size:100%}
address,em{font-style:normal;}
code,kbd,pre,samp{font-family:courier new,courier,monospace;}
ul,ol{list-style:none outside none;}
fieldset,img{border:0;}
img{vertical-align:middle}
table{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0;font-size:inherit;*font-size:100%;}
input,button,textarea,select{vertical-align:middle;font:100%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color:inherit}
.clearfix:after{content:'.';display:block;height:0;clear:both;visibility:hidden;}
.clearfix{*zoom:1;}
.clear{font-size:0;line-height:0;height:0;clear:both;visibility:hidden;overflow:hidden;}
.d-ftab{ width:510px; height: 180px;position: relative; margin: 100px auto;}
.d-fShow ul li{ float: left; width: 510px; height: 180px;}
.d-fShow{ width: 510px; height: 180px; overflow: hidden;}
.d-fShow img{ width: 510px; height: 180px; float: left;}
.d-fs-control{ position: absolute; width:510px;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bottom: 0; height: 25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 rgba(0,0,0,0.4);
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Gradient(GradientType=0,StartColorStr='#66000000',
EndColorStr='#66000000') ; }
:root .d-fs-control{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Gradient(GradientType=0,StartColorStr='#66000000'
,EndColorStr='#66000000')\9 ;}
.d-fs-control ul{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3px; right: 5px; height: 16px;}
.d-fs-control ul li{width:16px;height:16px; background:#777675;border-radius: 2px 2px 2px 2px; float:left;margin-left:5px;
color:#dcdcdc;text-align:center;font-weight:700;cursor:pointer;line-height:16px;filter: alpha(opacity=70); opacity: 0.7;}
.d-fs-control ul li:hover,.d-fs-control ul li.select{background:#ffffff;color:#ff6700;}
</sty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blog_article/"js/jquery-1.4.2.min.js"></script>_br/index.html>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var wrap =$('.d-ftab');
var imgs = wrap.find('.d-fShow ul >li');
var len=imgs.length ;
var tabTime=100;
var outTime=4000;
var select='select';
var num =0 ;
var interval;
var type = 'click';
var btns=wrap.find('.d-fs-control ul>li');
btns.bind(type,function(){
var _this=$(this);
_this.addClass('select').siblings ().removeClass('select');
num=_this.prevAll().length;
imgs.stop().eq(num).fadeTo(tabTime,1) ;
imgs.not(':eq('+num+')').filter(':visible').fadeOut(tabTime) ;
return false;
}).eq(num).trigger(type);
var interFunc=function(){
num=(num+1)%len;
btns.eq(num).triggerHandler(type);
}
wrap.bind('mouseover',function(){
clearInterval(interval);
}).bind('mouseout',function(){
interval=setInterval(interFunc,outTime)
})
})
</script>
</head>
<body>
<div class="d-ftab">
<div class="d-fShow">
<ul>
<li>
<a href=/blog_article/"/index.html alt="" src=/blog_article/"/index.html images/1.jpg"/>
</a>
</li>
<li >
<a href=/blog_article/"/index.html alt="" src=/blog_article/"/index.htmlimages/2.png">
</a>
</li>
<li>
<a href=/blog_article/"/index.html alt="" src=/blog_article/"/index.htmlimages/3.jpg">
</a>
</li>
<li>
<a href=/blog_article/""><img/index.html alt="" src=/blog_article/"/index.htmlimages/4.jpg">
</a>
</li>
<li>
<a href=/blog_article/"/index.html alt="" src=/blog_article/"/index.htmlimages/5.jpg">
</a>
</li>
</ul>
</div>
<div class="d-fs-control">
<ul>
<li>1</li>
<li>2</li>
<li>3</li>
<li>4</li>
<li class="select">5</li>
</ul>
</div>
</div>
</body>
</html>
效果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