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修改主机名称,有多种方法。
例如,可以这样:
也可以在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
还可以修改文件:/etc/hosts (for dns);
在linux RHEL 修改hostname,不需要重启机器的方法。
方法1,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 中的hostname
HOSTNAME=newhostname
运行命令:
这样修改后的主机名,便即时生效了。
方法2,修改/ect/hosts 中的所有hostname
例如:
127.0.0.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最后的那个localhost其实就是hostname,可以修改为newhostname
第二,也是关键之处,如果有非localhost的,旧的hostname,请记得修改为newhostname。
如果仅是为了修改hostname,比如当前session,可以运行命令:
不过,这种修改方法,机器重启后就会失效,这点要注意哦。
方法1:
用到了maven,由于project很大,足足有700多个 pom.xml文件,很多pom.xml文件里都单独指定了资源库的url,需要把这些资源库的url统一指定到nexus本地库。
一个个手工改文件配置有点不太实际。
可以用批量替换文件内容的方法,命令结构如下:
find -name '要查找的文件名' | xargs perl -pi -e 's|被替换的字符串|替换后的字符串|g'
以下示例,将当前目录及所有子目录下的所有pom.xml文件中的”http://repo1.maven.org/maven2“ 替换为
”http://localhost:8081/nexus/content/groups/public“.
这里用到了perl:
perl -pi -e
在Perl 命令中加上-e 选项,后跟一行代码,那它就会像运行一个普通的Perl 脚本那样运行该代码.
从命令行中使用Perl 能够帮助实现一些强大的、实时的转换。
认真研究正则表达式,并正确地使用,将会为您省去大量的手工编辑工作。
方法2:
Linux下批量替换多个文件中的字符串的简单方法。用sed命令可以批量替换多个文件中的字符串。
用sed命令可以批量替换多个文件中的 字符串。
sed -i "s/原字符串/新字符串/g" `grep 原字符串 -rl 所在目录`
例如:我要把mahuinan替换 为huinanma,执行命令:
这是目前linux最简单的批量替换字符串命令了!
具体格式:
实例代码:
sed -i "s/大小多少/日月水火/g" `grep 大小多少 -rl ./`
方法3:
将某个变量名修改 为另一个变量名的情况,如果这个变量是一个局部变量的话,vi足以胜任,但是如果是某个全局变量的话,并且在很多文件中进行了使用,这个时候使用vi
就是 一个不明智的选择。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shell命令,可以一次性将所有文件中的指定字符串进行修改:
批量替换 配置文件中的IP:
's/[0-9]\{1,3\}\.[0-9]\{1,3\}\.[0-9]\{1,3\}\.[0-9]\{1,3\}/172\.0\.0\.1/g'
补充说明:
对多个文件的处理可能不支持,需要用 xargs, 搞定。
变种如下:
注意:
在 `grep oldString -rl /path` 中 ` 为1前边的翻引号`,而不是enter 前的 '。
就介绍这些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linux中,有关文件描述符,fd只是一个整数,在open时产生。起到一个索引的作用,进程通过PCB中的文件描述符表找到该fd所指向的文件指针filp。
文件描述符的操作(如: open)返回的是一个文件描述符,内核会在每个进程空间中维护一个文件描述符表,所有打开的文件都将通过此表中的文件描述符来引用;
而流(如: fopen)返回的是一个FILE结构指针,FILE结构是包含有文件描述符的,FILE结构函数可以看作是对fd直接操作的系统调用的封装,优点在于带有I/O缓存
Linux支持各种各样的文件系统格式,如ext2、ext3、reiserfs、FAT、NTFS、iso9660等等,不同的磁盘分区、光盘或其它存储设备都有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然而这些文件系
统都可以mount到某个目录下,使我们看到一个统一的目录树,各种文件系统上的目录和文件我们用ls命令看起来是一样的,读写操作用起来也都是一样的,如何实现的?
Linux内核在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之上做了一个抽象层,使得文件、目录、读写访问等概念成为抽象层的概念,因此各种文件系统看起来用起来都一样,这个抽象层称为虚
拟文件系统(VFS,Virtual Filesystem)。上一节我们介绍了一种典型的文件系统在磁盘上的存储布局,这一节我们介绍运行时文件系统在内核中的表示。
3.1. 内核数据结构
Linux内核的VFS子系统可以图示如下:
每个进程在PCB(Process Control Block)即进程控制块中都保存着一份文件描述符表,文件描述符就是这个表的索引,文件描述表中每个表项都有一个指向已打开文件的指
针,现在我们明确一下:已打开的文件在内核中用file结构体表示,文件描述符表中的指针指向file结构体。
在file结构体中维护File Status Flag(file结构体的成员f_flags)和当前读写位置(file结构体的成员f_pos)。在上图中,进程1和进程2都打开同一文件,但是对应不同
的file结构体,因此可以有不同的File Status Flag和读写位置。file结构体中比较重要的成员还有f_count,表示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后面我们会讲到,dup、
fork等系统调用会导致多个文件描述符指向同一个file结构体,例如有fd1和fd2都引用同一个file结构体,那么它的引用计数就是2,当close(fd1)时并不会释放file结构体,
而只是把引用计数减到1,如果再close(fd2),引用计数就会减到0同时释放file结构体,这才真的关闭了文件。
每个file结构体都指向一个file_operations结构体,这个结构体的成员都是函数指针,指向实现各种文件操作的内核函数。比如在用户程序中read一个文件描述符,read通过
系统调用进入内核,然后找到这个文件描述符所指向的file结构体,找到file结构体所指向的file_operations结构体,调用它的read成员所指向的内核函数以完成用户请求。
在用户程序中调用lseek、read、write、ioctl、open等函数,最终都由内核调用file_operations的各成员所指向的内核函数完成用户请求。file_operations结构体中的
release成员用于完成用户程序的close请求,之所以叫release而不叫close是因为它不一定真的关闭文件,而是减少引用计数,只有引用计数减到0才关闭文件。对于同一个文
件系统上打开的常规文件来说,read、write等文件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调用的函数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图中的三个打开文件的file结构体指向同一个
file_operations结构体。如果打开一个字符设备文件,那么它的read、write操作肯定和常规文件不一样,不是读写磁盘的数据块而是读写硬件设备,所以file结构体应该指
向不同的file_operations结构体,其中的各种文件操作函数由该设备的驱动程序实现。
每个file结构体都有一个指向dentry结构体的指针,“dentry”是directory entry(目录项)的缩写。我们传给open、stat等函数的参数的是一个路径,例如/home/akaedu/a,
需要根据路径找到文件的inode。为了减少读盘次数,内核缓存了目录的树状结构,称为dentry cache,其中每个节点是一个dentry结构体,只要沿着路径各部分的dentry搜索
即可,从根目录/找到home目录,然后找到akaedu目录,然后找到文件a。dentry cache只保存最近访问过的目录项,如果要找的目录项在cache中没有,就要从磁盘读到内存中
。
每个dentry结构体都有一个指针指向inode结构体。inode结构体保存着从磁盘inode读上来的信息。在上图的例子中,有两个dentry,分别表示/home/akaedu/a和
/home/akaedu/b,它们都指向同一个inode,说明这两个文件互为硬链接。inode结构体中保存着从磁盘分区的inode读上来信息,例如所有者、文件大小、文件类型和权限位等
。每个inode结构体都有一个指向inode_operations结构体的指针,后者也是一组函数指针指向一些完成文件目录操作的内核函数。和file_operations不同
,inode_operations所指向的不是针对某一个文件进行操作的函数,而是影响文件和目录布局的函数,例如添加删除文件和目录、跟踪符号链接等等,属于同一文件系统的各
inode结构体可以指向同一个inode_operations结构体。
inode结构体有一个指向super_block结构体的指针。super_block结构体保存着从磁盘分区的超级块读上来的信息,例如文件系统类型、块大小等。super_block结构体的
s_root成员是一个指向dentry的指针,表示这个文件系统的根目录被mount到哪里,在上图的例子中这个分区被mount到/home目录下。
file、dentry、inode、super_block这几个结构体组成了VFS的核心概念。对于ext2文件系统来说,在磁盘存储布局上也有inode和超级块的概念,所以很容易和VFS中的概念建
立对应关系。
另外一些文件系统格式来自非UNIX系统(例如Windows的FAT32、NTFS),可能没有inode或超级块这样的概念,但为了能mount到Linux系统,也只好在驱动程序中硬凑一下,在
Linux下看FAT32和NTFS分区会发现权限位是错的,所有文件都是rwxrwxrwx,因为它们本来就没有inode和权限位的概念,这是硬凑出来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linux下设置文件描述符的方法
Linux中查看与设置文件描述符的方法(图文)
linux文件描述符与输入输出重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