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程技术>python

使用Python进行稳定可靠的文件操作详解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9-04

    本文导语:  考虑下述Python代码片段。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某些操作,然后将结果保存回文件中: 代码如下:with open(filename) as f:   input = f.read()output = do_something(input)with open(filename, 'w') as f:   f.write(output) 看起来很简单吧?可能看起来并不...

考虑下述Python代码片段。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某些操作,然后将结果保存回文件中:

代码如下:

with open(filename) as f:
   input = f.read()
output = do_something(input)
with open(filename, 'w') as f:
   f.write(output)

看起来很简单吧?可能看起来并不像乍一看这么简单。我在产品服务器中调试应用,经常会出现奇怪的行为。
这是我看过的失效模式的例子:
失控的服务器进程溢出大量日志,磁盘被填满。write()在截断文件之后抛出异常,文件将会变成空的。
应用的几个实例并行执行。在各个实例结束之后,因为混合了多个实例的输出,文件内容最终变成了天书。
在完成了写操作之后,应用会触发一些后续操作。几秒钟后断电。在我们重启了服务器之后,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旧的文件内容。已经传递给其它应用的数据与我们在文件中看到的不再一致。
下面没有什么新的内容。本文的目的是为在系统编程方面缺少经验的Python开发者提供常见的方法和技术。我将会提供代码例子,使得开发者可以很容易的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代码中。
“可靠性”意味着什么?
广义的讲,可靠性意味着在所有规定的条件下操作都能执行它所需的函数。至于文件的操作,这个函数就是创建,替换或者追加文件的内容的问题。这里可以从数据库理论上获得灵感。经典的事务模型的ACID性质作为指导来提高可靠性。
开始之前,让我们先看看我们的例子怎样和ACID4个性质扯上关系:
原子性(Atomicity)要求这个事务要么完全成功,要么完全失败。在上面的实例中,磁盘满了可能导致部分内容写入文件。另外,如果正当在写入内容时其它程序又在读取文件,它们可能获得是部分完成的版本,甚至会导致写错误
一致性(Consistency) 表示操作必须从系统的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一致性可以分为两部分:内部和外部一致性。内部一致性是指文件的数据结构是一致的。外部一致性是指文件的内容与它相关的数据是相符合的。在这个例子中,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应用,所以很难推断是否符合一致性。但是因为一致性需要原子性,我们至少可以说没有保证内部一致性。
隔离性(Isolation)如果在并发的执行事务中,多个相同的事务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就违反了隔离性。很明显上面的代码对操作失败或者其它隔离性失败都没有保护。
持久性(Durability)意味着改变是持久不变的。在我们告诉用户成功之前,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数据存储是可靠的并且不只是一个写缓存。上面的代码已经成功写入数据的前提是假设我们调用write()函数,磁盘I/O就立即执行。但是POSIX标准是不保证这个假设的。
尽可能使用数据库系统
如果我们能够获得ACID 四个性质,那么我们增加可靠性方面取得了长远发展。但是这需要很大的编码功劳。为什么重复发明轮子?大多数数据库系统已经有ACID事务了。
可靠性数据存储已经是一个已解决的问题。如果你需要可靠性存储,请使用数据库。很可能,没有几十年的功夫,你自己解决这方面的能力没有那些已经专注这方面好些年的人好。如果你不想安装一个大数据库服务器,那么你可以使用sqlite,它具有ACID事务,很小,免费的,而且它包含在Python的标准库中。
文章本该在这里就结束的,但是还有一些有根有据的原因,就是不使用数据。它们通常是文件格式或者文件位置约束。这两个在数据库系统中都不好控制。理由如下:
我们必须处理其它应用产生的固定格式或者在固定位置的文件,
我们必须为了其它应用的消耗而写文件(和应用了同样的限制条件)
我们的文件必须方便人阅读或者修改。

如果我们自己动手实现可靠的文件更新,那么这里有一些编程技术供参考。下面我将展示四种常见的操作文件更新模式。在那之后,我会讨论采取哪些步骤在每个文件更新模式下满足ACID性质。
文件更新模式
文件可以以多种方式更新,但是我认为至少有四种常见的模式。这四种模式将做为本文剩余部分的基础。
截断-写
这可能是最基本的模式。在下述例子中,假设的域模型代码读数据,执行一些计算,然后以写模式重新打开存在的文件:

代码如下:

with open(filename, 'r') as f:
   model.read(f)
model.process()
with open(filename, 'w') as f:
   model.write(f)

此模式的一个变种以读写模式打开文件(Python中的“加”模式),寻找到开始的位置,显式调用truncate(),重写文件内容。

代码如下:

with open(filename, 'a+') as f:
   f.seek(0)
   model.input(f.read())
   model.compute()
   f.seek(0)
   f.truncate()
   f.write(model.output())

该变种的优势是只打开文件一次,始终保持文件打开。举例来说,这样可以简化加锁。
写-替换
另外一种广泛使用的模式是将新内容写到临时文件,之后替换原始文件:

代码如下:

with tempfile.NamedTemporaryFile(
      'w', dir=os.path.dirname(filename), delete=False) as tf:
   tf.write(model.output())
   tempname = tf.name
os.rename(tempname, filename)

该方法与截断-写方法相比对错误更具有鲁棒性。请看下面对原子性和一致性的讨论。很多应用使用该方法。
这两个模式很常见,以至于linux内核中的ext4文件系统甚至可以自动检测到这些模式,自动修复一些可靠性缺陷。但是不要依赖这一特性:你并不是总是使用ext4,而且管理员可能会关掉这一特性。
追加

第三种模式就是追加新数据到已存在的文件:

代码如下:

with open(filename, 'a') as f:
   f.write(model.output())

这个模式用来写日志文件和其它累积处理数据的任务。从技术上讲,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极其简单。一个有趣的扩展应用就是常规操作中只通过追加操作更新,然后定期重新整理文件,使之更紧凑。
Spooldir
这里我们将目录做为逻辑数据存储,为每条记录创建新的唯一命名的文件:

代码如下:

with open(unique_filename(), 'w') as f:
   f.write(model.output())

该模式与附加模式一样具有累积的特点。一个巨大的优势是我们可以在文件名中放入少量元数据。举例来说,这可以用于传达处理状态的信息。spooldir模式的一个特别巧妙的实现是maildir格式。maildirs使用附加子目录的命名方案,以可靠的、无锁的方式执行更新操作。md和gocept.filestore库为maildir操作提供了方便的封装。
如果你的文件名生成不能保证唯一的结果,甚至有可能要求文件必须实际上是新的。那么调用具有合适标志的低等级os.open():

代码如下:

fd = os.open(filename, os.O_WRONLY | os.O_CREAT| os.O_EXCL, 0o666)
with os.fdopen(fd, 'w') as f:
   f.write(...)

在以O_EXCL方式打开文件后,我们用os.fdopen将原始的文件描述符转化为普通的Python文件对象。
应用ACID属性到文件更新
下面,我将尝试加强文件更新模式。反过来让我们看看可以做些什么来满足ACID属性。我将会尽可能保持简单,因为我们并不是要写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请注意本节的材料并不彻底,但是可以为你自己的实验提供一个好的起点。
原子性
写-替换模式提供了原子性,因为底层的os.rename()是原子性的。这意味着在任意给定时间点,进程或者看到旧的文件,或者看到新的文件。该模式对写错误具有天然的鲁棒性:如果写操作触发异常,重命名操作就不会被执行,所有就没有用损坏的新文件覆盖正确的旧文件的风险。
附加模式并不是原子性的,因为有附加不完整记录的风险。但是有个技巧可以使更新具有原子性:为每个写操作标注校验和。之后读日志的时候,忽略所有没有有效校验和的记录。以这种方式,只有完整的记录才会被处理。在下面的例子中,应用做周期性的测量,每次在日志中附加一行JSON记录。我们计算记录的字节表示形式的CRC32校验和,然后附加到同一行:

代码如下:

with open(logfile, 'ab') as f:
    for i in range(3):
        measure = {'timestamp': time.time(), 'value': random.random()}
        record = json.dumps(measure).encode()
        checksum = '{:8x}'.format(zlib.crc32(record)).encode()
        f.write(record + b' ' + checksum + b'n')

该例子代码通过每次创建随机值模拟测量。

代码如下:

$ cat log
{"timestamp": 1373396987.258189, "value": 0.9360123151217828} 9495b87a
{"timestamp": 1373396987.25825, "value": 0.40429005476999424} 149afc22
{"timestamp": 1373396987.258291, "value": 0.232021160265939} d229d937

想要处理这个日志文件,我们每次读一行记录,分离校验和,与读到的记录比较。

代码如下:

with open(logfile, 'rb') as f:
    for line in f:
        record, checksum = line.strip().rsplit(b' ', 1)
        if checksum.decode() == '{:8x}'.format(zlib.crc32(record)):
            print('read measure: {}'.format(json.loads(record.decode())))
        else:
            print('checksum error for record {}'.format(record))


现在我们通过截断最后一行模拟被截断的写操作:

代码如下:

$ cat log
{"timestamp": 1373396987.258189, "value": 0.9360123151217828} 9495b87a
{"timestamp": 1373396987.25825, "value": 0.40429005476999424} 149afc22
{"timestamp": 1373396987.258291, "value": 0.23202

当读日志的时候,最后不完整的一行被拒绝:

代码如下:

$ read_checksummed_log.py log
read measure: {'timestamp': 1373396987.258189, 'value': 0.9360123151217828}
read measure: {'timestamp': 1373396987.25825, 'value': 0.40429005476999424}
checksum error for record b'{"timestamp": 1373396987.258291, "value":'

添加校验和到日志记录的方法被用于大量应用,包括很多数据库系统。
spooldir中的单个文件也可以在每个文件中添加校验和。另外一个可能更简单的方法是借用写-替换模式:首先将文件写到一边,然后移到最终的位置。设计一个保护正在被消费者处理的文件的命名方案。在下面的例子中,所有以.tmp结尾的文件都会被读取程序忽略,因此在写操作的时候可以安全的使用。

代码如下:

newfile = generate_id()
with open(newfile + '.tmp', 'w') as f:
   f.write(model.output())
os.rename(newfile + '.tmp', newfile)

最后,截断-写是非原子性的。很遗憾我不能提供满足原子性的变种。在执行完截取操作后,文件是空的,还没有新内容写入。如果并发的程序现在读文件或者有异常发生,程序中止,我们既看不久的版本也看不到新的版本。
一致性
我谈论的关于原子性的大部分内容也可以应用到一致性。实际上,原子性更新是内部一致性的前提条件。外部一致性意味着同步更新几个文件。这不容易做到,锁文件可以用来确保读写访问互不干涉。考虑某目录下的文件需要互相保持一致。常用的模式是指定锁文件,用来控制对整个目录的访问。
写程序的例子:

代码如下:

with open(os.path.join(dirname, '.lock'), 'a+') as lockfile:
   fcntl.flock(lockfile, fcntl.LOCK_EX)
   model.update(dirname)

读程序的例子:

代码如下:

with open(os.path.join(dirname, '.lock'), 'a+') as lockfile:
   fcntl.flock(lockfile, fcntl.LOCK_SH)
   model.readall(dirname)

该方法只有控制所有读程序才生效。因为每次只有一个写程序活动(独占锁阻塞所有共享锁),所有该方法的可扩展性有限。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对整个目录应用写-替换模式。这涉及为每次更新创建新的目录,更新完成后改变符合链接。举例来说,镜像应用维护一个包含压缩包和列出了文件名、文件大小和校验和的索引文件的目录。当上流的镜像更新,仅仅隔离地对压缩包和索引文件进项原子性更新是不够的。相反,我们需要同时提供压缩包和索引文件以免校验和不匹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为每次生成维护一个子目录,然后改变符号链接激活该次生成。

代码如下:

mirror
|-- 483
|   |-- a.tgz
|   |-- b.tgz
|   `-- index.json
|-- 484
|   |-- a.tgz
|   |-- b.tgz
|   |-- c.tgz
|   `-- index.json
`-- current -> 483

新的生成484正在被更新的过程中。当所有压缩包准备好,索引文件更新后,我们可以用一次原子调用os.symlink()来切换current符号链接。其它应用总是或者看到完全旧的或者完全新的生成。读程序需要使用os.chdir()进入current目录,很重要的是不要用完整路径名指定文件。否在当读程序打开current/index.json,然后打开current/a.tgz,但是同时符号链接已经改变时就会出现竞争条件。
隔离性
隔离性意味着对同一文件的并发更新是可串行化的——存在一个串行调度使得实际执行的并行调度返回相同的结果。“真实的”数据库系统使用像MVCC这种高级技术维护可串行性,同时允许高等级的可并行性。回到我们的场景,我们最后使用加锁来串行文件更新。
对截断-写更新进行加锁是容易的。仅仅在所有文件操作前获取一个独占锁就可以。下面的例子代码从文件中读取一个整数,然后递增,最后更新文件:

代码如下:

def update():
   with open(filename, 'r+') as f:
      fcntl.flock(f, fcntl.LOCK_EX)
      n = int(f.read())
      n += 1
      f.seek(0)
      f.truncate()
      f.write('{}n'.format(n))

使用写-替换模式加锁更新就有点儿麻烦啦。像 截断-写那样使用锁可能导致更新冲突。某个幼稚的实现可能看起来像这样

代码如下:

def update():
   with open(filename) as f:
      fcntl.flock(f, fcntl.LOCK_EX)
      n = int(f.read())
      n += 1
      with tempfile.NamedTemporaryFile(
            'w', dir=os.path.dirname(filename), delete=False) as tf:
         tf.write('{}n'.format(n))
         tempname = tf.name
      os.rename(tempname, filename)

这段代码有什么问题呢?设想两个进程竞争更新某个文件。第一个进程运行在前面,但是第二个进程阻塞在fcntl.flock()调用。当第一个进程替换了文件,释放了锁,现在在第二个进程中打开的文件描述符指向了一个包含旧内容的“幽灵”文件(任意路径名都不可达)。想要避免这个冲突,我们必须检查打开的文件是否与fcntl.flock()返回的相同。所以我写了一个新的LockedOpen上下文管理器来替换内建的open上下文。来确保我们实际打开了正确的文件:

代码如下:

class LockedOpen(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ilename, *args, **kwargs):
        self.filename = filename
        self.open_args = args
        self.open_kwargs = kwargs
        self.fileobj = None

    def __enter__(self):
        f = open(self.filename, *self.open_args, **self.open_kwargs)
        while True:
            fcntl.flock(f, fcntl.LOCK_EX)
            fnew = open(self.filename, *self.open_args, **self.open_kwargs)
            if os.path.sameopenfile(f.fileno(), fnew.fileno()):
                fnew.close()
                break
            else:
                f.close()
                f = fnew
        self.fileobj = f
        return f

    def __exit__(self, _exc_type, _exc_value, _traceback):
        self.fileobj.close()

给追加更新上锁如同给截断-写更新上锁一样简单:需要一个排他锁,然后追加就完成了。需要长期运行的会将文件长久的打开的进程,可以在更新时释放锁,让其它进入。
spooldir模式有个很优美的性质就是它不需要任何锁。此外,你建立在使用灵活的命名模式和一个健壮的文件名分代。邮件目录规范就是一个spooldir模式的好例子。它可以很容易的适应其它情况,不仅仅是处理邮件。
持久性
持久性有点特殊,因为它不仅依赖于应用,也与OS和硬件配置有关。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假定,如果数据没有到达持久存储,os.fsync()或os.fdatasync()调用就没有返回结果。在实际情况中,我们有可能会遇到几个问题:我们可能会面对不完整的fsync实现,或者糟糕的磁盘控制器配置,它们都无法提供任何持久化的保证。有一个来自 MySQL 开发者 的讨论对哪里会发生错误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有些像PostgreSQL 之类的数据库系统,甚至提供了持久化机制的选择 ,以便管理员在运行时刻选择最佳的一个。然而不走运的人只能使用os.fsync(),并期待它可以被正确的实现。
通过截断-写模式,在结束写操作以后关闭文件以前,我们需要发送一个同步信号。注意通常这还牵涉到另一个层次的写缓存。glibc 缓存 甚至会在写操作传递到内核以前,在进程内部拦住它。同样为了得到空的glibc缓存,我们需要在同步以前对它flush():

代码如下:

with open(filename, 'w') as f:
   model.write(f)
   f.flush()
   os.fdatasync(f)

要不,你也可以带参数-u调用Python,以此为所有的文件I/O获得未缓冲的写。
大多数时候相较os.fsync()我更喜欢os.fdatasync(),以此避免同步元数据的更新(所有权、大小、mtime…)。元数据的更新可最终导致磁盘I/O搜索操作,这会使整个过程慢不少。
对写-替换风格更新使用同样的技巧只是成功了一半。我们得确保在代替旧文件之前,新写入文件的内容已经写入了非易失性存储器上了,但是替换操作怎么办?我们不能保证那个目录更新是否执行的刚刚好。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怎么让同步目录更新的长篇大论。但是在我们这种情况,旧文件和新文件都在同一个目录下,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解决方案来逃避这个这题。

代码如下:

os.rename(tempname, filename)
dirfd = os.open(os.path.dirname(filename), os.O_DIRECTORY)
os.fsync(dirfd)
os.close(dirfd)

我们调用底层的os.open()来打开目录(Python自带的open()方法不支持打开目录),然后在目录文件描述符上执行os.fsync()。
对待追加更新和我以及说过的截断-写是相似的。
spooldir模式与写-替换模式同样的目录同步问题。幸运地是,可以使用同样的解决方案:第一步同步文件,然后同步目录。

总结
这使可靠的更新文件成为可能。我已经演示了满足ACID的四大性质。这些展示的实例代码充当一个工具箱。掌握这编程技术最大的满足你的需求。有时,你并不需要满足所有的ACID性质,可能仅仅需要一到两个。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去做已充分了解的决定,什么该去实现以及什么该舍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linux下top命令详解包括top命令参数使用及结果(virt,res,shr)排序举例说明
  • 如何在Linux下使用脚本实现程序的自动重启!望各位详解!
  • linux top命令详解以及top命令的各项使用技巧详细说明
  • c# 空合并运算符“??”的使用详解
  • 在android开发中尽量不要使用中文路径的问题详解
  • 深入SQLServer中ISNULL与NULLIF的使用详解
  • MYSQL 批量替换之replace语法的使用详解
  • 汇编语言rep movsd 的使用详解
  • 使用SQL Server判断文件是否存在后再删除(详解)
  • 深入C#中使用SqlDbType.Xml类型参数的使用详解
  • 基于C语言fflush()函数的使用详解
  • 基于C++字符串替换函数的使用详解
  • Android开发笔记之:一分钟学会使用Logcat调试程序的详解
  • 深入分析Java内存区域的使用详解
  • Python Deque 模块使用详解
  • c语言中位字段与结构联合的组合使用详解
  • C#中is与As运算符号的使用详解
  • 基于DateTime.ParseExact方法的使用详解
  • 使用DateTime的ParseExact方法实现特殊日期时间的方法详解
  • 从汇编看c++的默认析构函数的使用详解
  • oracle合并列的函数wm_concat的使用详解
  • 求教:在一台机器上多个进程之间使用udp通信是否可靠,谢谢
  •  
    本站(WWW.)旨在分享和传播互联网科技相关的资讯和技术,将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聚合和浏览方式。
    本站(WWW.)站内文章除注明原创外,均为转载、整理或搜集自网络。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 相关文章推荐
  • jbuilder6不稳定!请有使用经验的来探讨一下是什么原因?
  • 程序运行20分钟狂泻1G内存,当系统只剩5、6M内存时程序依然运行稳定(未使用交换分区),点解?
  • C++ I/O 成员 tellg():使用输入流读取流指针
  • 在测试memset函数的执行效率时,分为使用Cash和不使用Cash辆种方式,该如何控制是否使用缓存?
  • jquery iis7站长之家
  • 求ibm6000的中文使用手册 !从来没用过服务器,现在急需使用它,不知如何使用! 急!!!!!
  • Python不使用print而直接输出二进制字符串
  • 请问:在使用oracle数据库作开发时,是使用pro*c作开发好些,还是使用库函数如oci等好一些啊?或者它们有什么区别或者优缺点啊?
  • Office 2010 Module模式下使用VBA Addressof
  • 急求结果!!假设一个有两个元素的信号量集S,表示了一个磁带驱动器系统,其中进程1使用磁带机A,进程2同时使用磁带机A和B,进程3使用磁带机B。
  • windows下tinyxml.dll下载安装使用(c++解析XML库)
  • c#中SAPI使用总结——SpVoice的使用方法
  • tcmalloc内存泄露优化c++开源库下载,安装及使用介绍
  • 使用了QWidget的程序,如何使用后台程序启动它?
  • sharepoint 2010 使用STSNavigate函数实现文件下载举例
  • 共享内存一般是怎么使用的,是同消息队列配合使用么
  • 使用libpcap读取tcpdump抓取的文件并解析c代码实例
  • Jsp可否使用带有GUI的JavaBean,如何使用?
  • c/c++预处理命令预#,##使用介绍
  • asp程序使用的access在Linux下如何使用!
  • 在div中使用css让文字底部对齐的方法
  • 新装的Linux使用root用户不能使用FTP?
  • Python namedtuple(命名元组)使用实例
  • LINUX下使用Eclipse,如何使用交叉编译器?


  • 站内导航:


    特别声明:169IT网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2012-2021,,E-mail:www_#163.com(请将#改为@)

    浙ICP备110556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