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主要介绍拍完照片后对图片的渲染进行处理
可以对拍出的照片进行选择不同的滤镜,令在图片上附有编辑框,供大家对图片进行描述,这是一个可以手动拖动的编辑框,在这里主要介绍下,手指放到控件上什么情况下视为点击,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点击是需要弹出软键盘的,拖动则不应该有软键盘弹出,然而在拖动的过程中还需屏蔽掉因为长按导致的弹出系统的输入法的弹框,当点击后弹出软键盘,再进行拖动操作,软键盘因立即消失;还有当为图片设置不同的滤镜时,这牵扯到控件重绘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原先拖动的编辑框,经过设置滤镜后又回到了原位的问题,这些情况在这里都是一一得到解答:
这是手势离开后的代码:
if (rangeDifferenceX > 0 && rangeDifferenceX <= mDistance) {
if (rangeDifferenceY >= 0 && rangeDifferenceY <= mDistance) {
v.setFocusable(true);
v.setFocusableInTouchMode(true);
// Log.d("是否是点击事件:", true + "");
// mChangedListener.openKeyboard();
} else {
if (rangeDifferenceY <= 0 && rangeDifferenceY >= -mDistance) {
v.setFocusable(true);
v.setFocusableInTouchMode(true);
// Log.d("是否是点击事件:", true + "");
// mChangedListener.openKeyboard();
} else {
v.setFocusable(false);
v.setFocusableInTouchMode(false);
// Log.d("是否是点击事件:", false + "");
}
}
} else {
if (rangeDifferenceX <= 0 && rangeDifferenceX >= -mDistance) {
v.setFocusable(true);
v.setFocusableInTouchMode(true);
// Log.d("是否是点击事件:", true + "");
// mChangedListener.openKeyboard();
} else {
v.setFocusable(false);
v.setFocusableInTouchMode(false);
// Log.d("是否是点击事件:", false + "");
}
}
这是屏蔽掉系统的输入法弹框的代码:edittext.setLongClickable(false);
这是处理重绘导致的控件回到原位的代码:
先记录控件操作的最后位置坐标:setTblr(t, b, l, r);
具体方法:
private void setTblr(int t, int b, int l, int r) {
eTop = t;
eBottom = b;
eLeft = l;
eRight = r;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Layout(boolean changed, int left, int top, int right,
int bottom) {
super.onLayout(changed, left, top, right, bottom);
if (changed) {
if (eLeft == -1 || eTop == -1 || eRight == -1 || eBottom == -1) {
return;
}
layout(eLeft, eTop, eRight, eBottom);
}
具体功能详见效果图:
现提供demo下载地址: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hongbingfans/6216703
产品的过程:用户- 用户研究-需求采集-需求分析-需求筛选-需求开发。
1
需求采集的方法:数据分析,调查问卷,用户访谈
需求采集的效果:尽可能多的采集
需求分析: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 , 必须明确我们存在的价值.。
需求分析目的: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
需求分析方法:给需求做一次DNA检测 来 确定需求的基本属性,分析需求的商业价值,初步评审需求的实现难度,从而计算出需求的性价比。
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只能做那些性价比高的事情,活下来的永远是少数,少做就是多做,有意识的尽可能多的放弃。
2
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需求采集 过程:明确目标,选择采集方法,制定采集计划,执行采集,资料整理,然后进入下一步的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采集 方法:我们问 ,用户答; 用户说, 我们听。
需求采集 效果:用户量小, 时间多, 探究现象背后的故事。
用户访谈注意点:
1避免一组固定的问题:固定的问题会让被访者产生被审问的感觉,我们应该准备好问题清单,但清单只起一个引导作用,并不用照着读。
2 首先关注目标,任务其次:比用户行为更重要的是行为背后的原因,多问问用户为什么这么做。
3避免让用户成为设计师:听用户讲,但不要照着做,用户的通常短浅,片面。
4避免讨论技术:特别是碰到一些略懂技术的用户,不要与其纠缠产品的实现方式。
5鼓励讲故事:故事是最好的帮助设计师理解用户的方式。
6避免诱导性的问题:典型的诱导性问题是,“如果有xx功能,你会使用吗“,一般来说用户会给出毫无意义的肯定答复。
《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
几种方法:
定量的说:调查问卷
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样本的偏差,即样本与想了解的目标群体出现偏差。
尽可能覆盖目标群体类型的用户,性别年龄段 行业 收入等 要保证各类类型用户的样本比例接近全体的比例,比如目标用户中男女比例为7:3 那么样本中就保持这个数。
第二,样本过少的问题。百分比的数字只有具备稳定性才有价值
第三,问卷内容的细节问题。
1问题表述应无引导性。
2答案的顺序。可能产生“a顺序偏差”,“位置偏差”即别调差者的答案可能与改答案的排列位置有关。
问卷目的,样本对象,调查渠道,时间计划,问卷内容
定性的做: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是指通过让实际用户使用产品或原型方法来发现界面设计中的可用性问题,同城只能做少数几个用户的测试,看他们怎么做,属于典型的定性研究。
可用性测试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第一,如果用可行测试做得太晚(产品将要上线的时候),这时发现问题于事无补。
第二,总觉得可用性测试很专业,所以干脆不做。
第三,明确是测试产品,不是测试用户。
第四,测试过程中,组织者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定量的做: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时,根据不同的目的,数据来源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用户使用产品的日志,客户管理系统里的信息,网页访问情况的统计信息等。数据分析的方法,最简单的可以用Excel,复杂一点的可以用一些统计软件,数据库软件,或者直接自己写程序解决。而最最关键的就是对结果的解读,通常数据分析只能发现一些现象和问题,并不能了解原因,所以分析完成后通常会伴随着一些用户访谈,听听用户怎么解释。
数据分析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我们要意识到用户怎么做 和 怎么说 是不同的,甚至经常有矛盾,有时候用户的行为比语言更能反映出他的真实需求。比如用户说在搜索买家的时候应该加一个“按交易额搜索”的条件,也许只是他某次特殊的需求使然,但如果我们听他的做了这个功能,之后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发现,只有1/10000的人用过,那就表明我们被用户的说法骗了,单数据永远不会骗我们。
数据分析时,有一些特定的问题:
第一,过于学术,沉迷于“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通常只注重“性价比”的性,为了好的结果,往往不在乎投入成本,但是商业不是科学,更多的是对数据的敏感,对商业的敏感。
第二,虽然数据不会主动骗人,但是我们经常无意或有意的误读数据。
举个例子,对于一群人中,人们的身高用平均数是有意义的,那是我们知道他们符合正态分布,中间多两边少,所以一个平均值就能够了解群体的大体情况。而我们的收入并不符合正态分布,一个超级富翁和1000个零收入的人,平均下来每人100万,这是很荒谬的。解决办法:学习统计学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主动的误读数据,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在提取数据之前,我们心中通常已经有了一些结论,无非是想验证它,而抱着这样的思想,就总能找到一些数据来证明自己已有的想法,并且技术越娴熟的人越容易做到这一点。对于这一点,我想一个简单的对策就是对数据保持中立的态度,尽量不要“为了迎合一个观点而去找数据”,减少利益牵扯,比如为了证明老板的判断,或是为了保持自己之前拍脑袋的英明形象等。
第三,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产品日志的商业价值
先做出方向性的假设,再提取相应的数据并分析,得到一些现象,最好是之前没发现的现象,然后尝试解释,接下来做用户调研修正解释,最终指导产品发展方向。
需求采集人人有责:
第一,生孩子和养孩子的区别。
第二,二手需求采集工具:单项需求卡片。
单项需求卡片:产品的需求工作不只是需求分析人员的事,而是涉及产品的每一个干系人的义务,至少得参与“采集”的过程。
表 2-3 单项需求卡片模板
需求编号(可由需求人员填写) 需求类型(可由需求人员填写)
包含“采集时刻 + 采集者”信息 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等
来源(Who)(重要信息,方便追根溯源)
产生需求的用户:最好有该用户的联系方式等信息
用户背景资料:受教育程度、岗位经验,以及其他与本单项需求相关经验
场景(Where、When)(重要信息,用来理解需求发生的场景)
产生该需求的特定的时间、地理、环境等
描述(What)(最重要的信息)
尽量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法结构,不要加入主观的修饰语句
原因(Why)(需求人员要保持怀疑的心,很多时候理由是假想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以及采集者的解释
验收标准(How) 需求重要性权重(How much):
(如何确认这个需求被满足了)
1. 尽量用量化的语言
2. 无法量化的举例解释
满足后(“1:一般”到“5:非常高兴”)
未实现(“1:略感遗憾”到“5:非常懊恼”)
需求生命特征(When) 需求关联(Which)
1. 需求的紧急度
2. 时间持续性
1. 人:和此需求关联的任何人
2. 事:和此需求关联的用户业务与其他需求
3. 物:和此需求关联的用户系统、设备,以及其
他产品等
参考材料 竞争者对比
在需求采集活动中的输入材料,只要引用一下,能找到即可
按照“1 分:差”到“10 分:好”进行评估:
1. 竞争者对该需求的满足方式
2. 用户、客户对竞争者及公司在该需求上的评价
由于填写卡片的人经常不是专业的需求人员,所以卡片的质量无法保证,比如下
面这尽可能多的采集:
1现场调查 :打入敌人内部,和客户工作一段时间,深度了解需求。
2日记研究 :某个新产品出来以后,很多业内朋友去尝试,写一些体会。
3卡片分类法 :把产品的各种需求写在便利签上,让用户一起讨论并完成分类。
4自己提需求:看看别人的产品,总结很多问题,提出很多需求,让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完美。
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
有些用户真的很危险,在提意见的同时还说你们应该做成什么样子,这时候产品经理一定要头脑清醒,用户的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考虑。
有时候用户的做法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就算他给出的合理,也要在深度挖掘用户内心根本的需求。
我们是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最终怎么做应该由我们决定。
1明确我们存在的价值。
同一个问题的的区别,可能一个是用户需求,一个是产品需求,而在这中间的转化过程,就是这节的主题—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VS 产品需求
用户需求:用户自以为的需求,并且经常表达为用户的。
产品需求:经过我们的分析,找到的真实需求,并且表达为产品的。
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找到用户内心真正的渴望,在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
技术分析是“树干-树枝-树叶“的任务分解过程。
需求分析是“首先:树叶-树枝-树干,其次:树干-树枝-树叶“的分析过程。是一个分总分的过程。
一方面不能偷掉提炼用户需求的这个过程,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也不能停在本质上,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把树干再重新分解成树枝和树叶。
伟大的需求分析师,可以无视用户想要的东西,去探索他内心真正的渴望,再给出更好的,或者是用户真正需求的东西,这就是本节标题的意思—我们存在的价值。
调查问题:你会为你想要的东西买单 还是需要的东西买单?
回答结果:女性:3都会 1个需要的必须买 有能力想要的会买 1个需要的买单
男性:1个需要的 1个需要的必须买 有能力想要的会买
销售人员经常说:“用户是为想要的东西买单,而不是需要的”,用我们上面分析翻译一下,其实是“用户是为自己提出的买单,而不
是我们的”。
其实这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权衡,如果是一锤子买卖,卖出以后又不用售后,那么采用实用主义,不妨用户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样他掏钱最爽快,你回忆一下在风景区买的纪念品的情景,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是你要啥卖家就给你啥?这种情况下就要追求短期利益。但是,我们的产品通常都是希望用户长期使用的,并且后续的服务也是我们来做,所以为了长期利益,我们就有必要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然后给他真正合适的产品了,哪怕这个过程不那么讨好。不知道你有没有帮女生买电脑的经历,帮她买也就意味着将来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维修都是你了,所以你才会在型号和配置上和她争吵,努力说服她不要买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而要买“真正的需求”。满足需求的三种方式:需求源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那么减少这个差距有三种方式:改变现状:最常用的,也是最笨的方法。降低理想:不要忽视精神的力量,什么“打预防针,丑话说在前头“这类句子相比大家都经常听到。转移需求:因为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引导用户去关注其他事物,他就会觉得这个差距没那么可憎了。我们也可以说,人的行为是需求驱动的,想改变人的行为,可以寻找更强烈的需求展现给他,而让他不再纠结于原来的需求。。
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创造需求!
工作中典型的场景,就是老板或者产品人员的突发奇想,这些灵感在潜意识里都有一定的依据,是基于对用户、市场、产品的充分理解,也有过不少案例,这些需求最终获得了用户的认可,但更多的被证明是过于天马行空。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可以说是创造需求的大师,但我不建议大家学,这是需要天赋的,但这份天赋非常值得保护,产品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一样,需要如基因突变一般的胡思乱想。更实际的,我认为需求分析的过程其实也有创造需求的成分,当一个新人真的能力不足的时候,不妨先做用户提出的需求,而不要自己去胡乱分析用户需求,而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要尽量避免“只有能力不足的需求分析人员”这种情况出现。
今天上午我向TexturePacker的作者申请了免费的License,下午作者Andreas就回复邮件给我,很慷慨的给了我两个license key,一个是我没申请的Physiceditor,在此非常感谢Andreas先生。还有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做事效率。
在此感谢作者的慷慨友好以及这两个好用的工具!这是Andreas回复的邮件,还开心哦!
Hi jackie,
Here's your license key for TexturePacker
**-****-****-****-****
The license key for PhysicsEditor is attached as file.
Have fun!
Nice blog! I would be happy to get a (short) blog post in return.
In case you do a tutorial post about my tools I can link back to your blog from the tutorials section on my page. That might give you some more visitors on your page!
Kind regards
Kerstin on behalf of Andreas
---------------------------------------
http://www.codeandweb.com
http://twitter.com/CodeAndWeb -
Follow me on Twitter
CodeAndWeb / Andreas Loew
Saalbaustrasse 61
89233 Neu-Ulm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