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据的持久化问题,我们很容易想到,也很长用到持久化框架jpa.
持久化框架实现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开发持久化bean
Persistence.xml
配置jboss数据源
编写实体类
供业务逻辑类进行调用
2持久化实体管理器EntityManager
3EJB-QL
4OR映射
下面通过具体创建一个实例具体说说这几部分的作用:
配置数据源
拷贝数据库驱动到JBOSS_HOME/server/default/lib下
拷贝docs/examples/jca/mysql-ds.xml到/server/default/deploy目录下,并修改数据库用户名及密码
Mysql-ds.xml文件的内容类似下面所示:
<datasources> <local-tx-datasource> <jndi-name>MySqlDS</jndi-name> <connection-url>jdbc:mysql://localhost/ejb3</connection-url> <driver-class>com.mysql.jdbc.Driver</driver-class> <user-name>root</user-name> <password>root</password> ……….
创建一个ejb项目:
以上“test”这个名称是用来跟指定的数据库打交道的。
JNDI Data Source按照图片上面输入(MySqlDs是刚才的数据源名称)
在创建完成之后,自动在META-INF目录下添加了persistence.xml文件:
这个配置文件是为了寻找我们上面创建的数据库的。
开发持久化实体bean:
@Entity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 * @return Returns the id. */ @Id @GeneratedValue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 * @param id The id to set.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this.id = id; } /** * @return Returns the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 @param name The name toset.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在JBOSS应用服务器中,JPA是由Hibernate来作为底层的实现,因此,我们可以在persitence.xml中配置一些与Hibernate相关的属性,比如下面的配置:
部署EJB项目之后,即可以看到JBOSS自动导出了数据库表。
至此,一个持久化的框架就开发完毕,下面说怎样用业务逻辑类来调用它。
@Stateless @Remote public class PersonManagerBean implements PersonManager{ @PersistenceContext(unitName="test") protected EntityManager em; public void addPerson(String name) { Person p = new Person(); p.setName(name); em.persist(p); } }
PersistenceContext是实体化管理器,通过它我们可以直接获取后台的实体并进行操作。
EJB-QL:
为了实现在容器管理持久性实体类型ejb组件中,查找(finder)方法和选择(select)方法中数据库查询以及对该组件的容器管理关系查询过程中查询语言的规范化,ejb2.0规范以92版结构化查询语言(sql-92)规范为蓝本,定义了ejb规范中标准查询语言——ejb ql。
更多关于ejb-ql语言和OR映射的内容大家可以另行参考,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概述:git命令繁杂,而且用起来相当难以上手。为了熟练应用git,本系列文章将解析git的官方参考文档pro_git,让读者能够之气所以然,从原理上弄明git的运行原理;然后结合工程项目的需要和其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使用git。
1.文件的 三种状态对于任何一个文件,在 Git 内都只有三种状态:已提交(committed),已修改(modified)和已暂存(staged)。已提交表示该文件已经被安全地保存在本地数据库中了;已修改表示修改了某个文件,但还没有提交保存;已暂存表示把已修改的文件放在下次提交时要保存的清单中。由此我们看到 Git 管理项目时,文件流转的三个工作区域:Git 的本地数据目录,工作目录以及暂存区域。
图 1.1: 工作目录,暂存区域和 git 目录
每个项目都有一个 git 目录,它是 Git 用来保存元数据和对象数据库的地方。该目录非常重要,每次克隆镜像仓库的时候,实际拷贝的就是这个目录里面的数据。从项目中取出某个版本的所有文件和目录,用以开始后续工作的叫做工作目录。这些文件实际上都是从 git 目录中的压缩对象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接下来就可以在工作目录中对这些文件进行编辑。所谓的暂存区域只不过是个简单的文件,一般都放在 git 目录中。有时候人们会把这个文件叫做索引文件,不过标准说法还是叫暂存区域。
基本的 Git 工作流程如下所示:
1. 在工作目录中修改某些文件。
2. 对这些修改了的文件作快照,并保存到暂存区域。
3. 提交更新,将保存在暂存区域的文件快照转储到 git 目录中。
一般在新的系统上,我们都需要先配置下自己的 Git 工作环境。配置工作只需一次,以后升级时还会沿用现在的配置。当然,如果需要,你随时可以用相同的命令修改已有的配置。
Git 提供了一个叫做 git config 的工具(译注:实际是 git-config 命令,只不过可以通过 git 加一个名字来呼叫此命令。),专门用来配置或读取相应的工作环境变量。而正是由这些环境变量,决定了 Git 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方式和行为。这些变量可以存放在以下三个不同的地方:
• /etc/gitconfig文件:系统中对所有用户都普遍适用的配置。若使用 git config 时
用 --system 选项,读写的就是这个文件。
• ~/.gitconfig文件:用户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只适用于该用户。若使用 git config 时
用 --global 选项,读写的就是这个文件。
• 当前项目的 git 目录中的配置文件(也就是工作目录中的 .git/config 文件):这
里的配置仅仅针对当前项目有效。每一个级别的配置都会覆盖上层的相同配置,所以
.git/config 里的配置会覆盖 /etc/gitconfig 中的同名变量。
2.1 用户信息 第一个要配置的是你个人的用户名称和电子邮件地址。这两条配置很重要,每次 Git 提交时都会引用这两条信息,说明是谁提交了更新,所以会随更新内容一起被永久纳入历史记录: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John Doe"
$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johndoe@example.com
如果用了 --global 选项,那么更改的配置文件就是位于你用户主目录下的那个,以后你所有的项目都会默认使用这里配置的用户信息。如果要在某个特定的项目中使用其他名字或者电邮,只要去掉 --global 选项重新配置即可,新的设定保存在当前项目的 .git/config文件里。
2.2 查看配置信息 要检查已有的配置信息,可以使用 git config --list 命令:
$ git config --list
user.name=Scott Chacon
user.email=schacon@gmail.com
color.status=auto
color.branch=auto
color.interactive=auto
color.diff=auto
...
有时候会看到重复的变量名,那就说明它们来自不同的配置文件(比如 /etc/gitconfig和 ~/.gitconfig),不过最终 Git 实际采用的是最后一个。也可以直接查阅某个环境变量的设定,只要把特定的名字跟在后面即可,像这样:
$ git config user.name
Scott Chacon
#include "s3c24xx.h" #include "serial.h" #define TXD0READY (1<<2) #define RXD0READY (1) #define PCLK 50000000 // init.c中的clock_init函数设置PCLK为50MHz #define UART_CLK PCLK // UART0的时钟源设为PCLK #define UART_BAUD_RATE 115200 // 波特率 #define UART_BRD ((UART_CLK / (UART_BAUD_RATE * 16)) - 1) /* * 初始化UART0 * 115200,8N1,无流控 */ void uart0_init(void) { GPHCON |= 0xa0; // GPH2,GPH3用作TXD0,RXD0 GPHUP = 0x0c; // GPH2,GPH3内部上拉 ULCON0 = 0x03; // 8N1(8个数据位,无较验,1个停止位) UCON0 = 0x05; // 查询方式,UART时钟源为PCLK UFCON0 = 0x00; // 不使用FIFO UMCON0 = 0x00; // 不使用流控 UBRDIV0 = UART_BRD; // 波特率为115200 } /* * 发送一个字符 */ void putc(unsigned char c) { /* 等待,直到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已经全部发送出去 */ while (!(UTRSTAT0 & TXD0READY)); /* 向UTXH0寄存器中写入数据,UART即自动将它发送出去 */ UTXH0 = c; } /* * 接收字符 */ unsigned char getc(void) { /* 等待,直到接收缓冲区中的有数据 */ while (!(UTRSTAT0 & RXD0READY)); /* 直接读取URXH0寄存器,即可获得接收到的数据 */ return URXH0; } /* * 判断一个字符是否数字 */ int isDigit(unsigned char c) { if (c >= '0' && c <= '9')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 * 判断一个字符是否英文字母 */ int isLetter(unsigned char c) { if (c >= 'a' && c <= 'z') return 1; else if (c >= 'A' && c <= 'Z')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include "serial.h" int main() { unsigned char c; uart0_init(); // 波特率115200,8N1(8个数据位,无校验位,1个停止位) while(1) { // 从串口接收数据后,判断其是否数字或子母,若是则加1后输出 c = getc(); if (isDigit(c) || isLetter(c)) putc(c+1);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