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率肯定是delegate比nsnotification高。
2. delegate方法比notification更加直接,最典型的特征是,delegate方法往往需要关注返回值,也就是delegate方法的结果。比如-windowShouldClose:,需要关心返回的是yes还是no。所以delegate方法往往包含should这个很传神的词。也就是好比你做我的delegate,我会问你我想关闭窗口你愿意吗?你需要给我一个答案,我根据你的答案来决定如何做下一步。相反的,notification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关心接受者的态度,我只管把通告放出来,你接受不接受就是你的事情,同时我也不关心结果。所以notification往往用did这个词汇,比如NSWindowDidResizeNotification,那么nswindow对象放出这个notification后就什么都不管了也不会等待接受者的反应。
简明概要的说明了KVO和NSNotification的区别:
和delegate一样,KVO和NSNotification的作用也是类与类之间的通信,与delegate不同的是1)这两个都是负责发出通知,剩下的事情就不管了,所以没有返回值;2)delegate只是一对一,而这两个可以一对多。这两者也有各自的特点。
1)KVO的使用:
被观察者发出 addObserver:forKeyPath:options:context: 方法来添加观察者。
然后只要被观察者的keyPath值变化(注意:单纯改变其值不会调用此方法,只有通过getters和setters来改变值才会触发KVO),就会在观察者里调用方法observeValueForKeyPath:ofObject:change:context:
因此观察者需要实现方法 observeValueForKeyPath:ofObject:change:context: 来对KVO发出的通知做出响应。
这些代码都只需在观察者里进行实现,被观察者不用添加任何代码,所以谁要监听谁注册,然后对响应进行处理即可,使得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完全解耦,运用很灵活很简便;但是KVO只能检测类中的属性,并且属性名都是通过NSString来查找,编译器不会帮你检错和补全,纯手敲所以比较容易出错。2)NSNotification的使用这里的通知不是由被观察者发出,而是由NSNotificationCenter来统一发出,而不同通知通过唯一的通知标识名notificationName来区分,标识名由发送通知的类来起。首先被观察者自己在必要的方法A里,通过方法postNotificationName:object:来发出通知notificationName这样发送通知者这边的工作就完成了,每次A被调用,就会发送一次通知notificationName。然后谁要监听A的变化,就通过[NSNotificationCenterdefaultCenter]的方法addObserver:selector:name:object:为观察者注册监听name为notificationName的通知然后每次发出name为notificationName的通知时,注册监听后的观察者就会调用其自己定义的方法notificationSelector来进行响应。NSNotification的特点呢,就是需要被观察者先主动发出通知,然后观察者注册监听后再来进行响应,比KVO多了发送通知的一步,但是其优点是监听不局限于属性的变化,还可以对多种多样的状态变化进行监听,监听范围广,使用也更灵活。
holydancer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显要位置注明:
转自holydancer的CSDN专栏,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holydancer/article/details/7354489
以前我们创建对象时都是用new,从java过来的同学也都有这种习惯,其实objective-c中还有一种地道的创建对象的方法:[ [类名 alloc ] init].这种方法才是OC中创建对象的正统,不过效果和new是一样的,但是这种方法更能表示创建对象的实质,那就是分配内存,初始化对象。
alloc是在内存中划分一片空间,这片空间是一片处女地,然后呢,init初始化,我们可以在初始化的时候设置一些基本属性的值,这样就不用在创建对象后再调用方法来赋值。看代码:
human.h:
human.m:
main.m:
上面的代码,在human类中有一个init方法,继承于NSObject类中,不用在human.h文件中声明,也可以不写,如果要设置默认的属性,就可以重写init方法,在里面进行对象的初始化,然后呢生成出来的对象就会有自己的默认属性值了。
其中有一行 if(self=[super init]) 这行代码主要是为了防止父类初始化失败,如果父类初始化失败了,会返回一个nil值,虽然可能性很小
这种初始化方法很好理解,但是有个缺点就是生成对象的默认属性值是固定的,如果想要修改的话需要再调用set方法,那么有没有可以在生成对象的时候自定义属性值的方法呢?既然这样说了,肯定是有的嘛,吼吼,请看代码:
Human.h:
Human.m:
main.m:
输出:
holydancer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显要位置注明:
转自holydancer的CSDN专栏,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holydancer/article/details/7364900
封装是面向对象的一个特征,OC也不意外,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比如我封装了一个类,不想再动它了,可是随着程序功能的增加,需要在那个类中增加一个小小的方法,这时我们就不必在那个类中做修改,只需要在用到那个方法时随手添加一个该类的类别(category)即可,让我们来看代码:先建一个空类Men,里面没有任何的属性和方法。然后在main.m中我们这样写:
2012-03-17 20:05:50.485 category1[353:403] 我是类别补充的speak方法
看起来很简单吧,我们只需要记住简单的语法规则就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speak方法是在men类中本身就有的,那么类别中的speak方法会覆盖men中的speak方法,有点儿像重写,而且类别只能添加方法,不能添加属性变量。另外利用类别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实现这样一种效果:我们可以将一个类中方法声明写成类别的形式,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同的.m实现文件中实现这些类别声明的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将一个类的实现写到多个.m文件中,方便管理。
最后,类别还有一种使用方法称为非正式协议,(OC中有正式协议和非正式协议,我们下次介绍正式协议),我们可以创造一个NSObject类的类别,因为基本所有的常用类都继承自NSObject类,所以我们可以在任何类中使用该类别实现的方法,类似于协议,所以称之为非正式的,OC中的协议是类似于JAVA中接口一样的存在。我们将上面那段代码简单修改下,便会发现这种非正式协议的用法很简单实用。
2012-03-17 20:21:06.425 category1[381:403] 我是NSObject类中以类别实现的speak方法
这样通过创建一个NSObject类别,我们在一个字符串对象都可以调用里面实现的speak方法,好用好用真好用。好了,下回介绍正式协议。
关键字:objective-c ,objective c , oc ,类别 ,非正式协议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