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微软来说,wpf是失败的.winform也不算成功..net系列成功的只有asp.net和silverlight
silverlight对比asp.net的优点:
asp.net需要调用ajax才能实现页面无刷新.而silverlight原生支持无刷新.
silverlight 对快捷键的支持,
silverlight控件更灵活,所有控件都可定制
asp.net上的数据控件,对微软来说很失败.一味要实现傻瓜化开发,数据控件不伦不类,而silverlight的数据控件很强大.
silverlight的界面可复制.
silverlight可开发wp,等等.无需js的支持.
在嵌入式产品上,如何让用户选择有线还是无线上网呢?如何让他们判断使用了哪种方式上网呢?我们是这样处理的:优先使用网线上网,稳定。即程序自动判断,如果查了网线,则使用网线上网,如果没有网线连接,则无线上网。
所以,问题的重点是如何判断用户是否插了网线!下面介绍四种方法,仅供参考。
方法一:
/mnt/wifi$ cat /proc/net/dev
Inter-| Receive | Transmit
face |bytes packets errs drop fifo frame compressed multicast|bytes packets errs drop fifo colls carriercompressed
lo: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eth0: 3439 1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在开发板上/proc/net目录下,还有很多关于网络的信息的文件,我试了不少,觉得这个还算准确,但并非100%哦,如果启动开发板后,eth0中bytes、packets 不为0,那它一定插了网线,但此种方法只适合开机启动时判断,之后的话,就很麻烦了。
获取/proc/net/dev的信息,需要借助getline()函数和sscanf()函数。可链接:getline()函数
方法二:
当插网线时,会打印PHY: 0:01 - Link is Up - 100/Full,拔出网线时,打印PHY: 0:01 - Link is Down,这些都由底层驱动触发,即网线插或拔,驱动都由处理,所以,我们可以在底层发出一个信号,上层接收。使用这种方法,个人认为最为准确,而且最有效。
方法三:
插网线:
/mnt/wifi$ ifconfig eth0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6:ED:B5:C3:AA:23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159 errors:0 dropped:0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23822 (23.2 KiB) TX bytes:0 (0.0 B)
Interrupt:14
拔网线:
/mnt/wifi$ ifconfig eth0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6:ED:B5:C3:AA:23
UP BROADCAST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160 errors:0 dropped:0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24055 (23.4 KiB) TX bytes:0 (0.0 B)
Interrupt:14
区别在于红字的RUNNING。个人不太同意这种方法,如果在脚本(/etc/profile)运行,永远没有RUNNING,而拔掉网线时,时常打印PHY: 0:01 - Link is Up - 100/Full,PHY: 0:01 - Link is Down,而在PHY: 0:01 - Link is Up - 100/Full状态时,ifconfig eth0是RUNNING状态的。
网上也有ethtoolseth0方法,我测试了一下,不准确。
方法四:
1)udhcpc自动获取eth0的ip地址,可以限制次数。
2)ioctl获取eth0的ip地址,如果获取ip地址成功,则插入了网线,如果失败,则未插入网线。
我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处理是否插入网线的,屡试不爽,最值得推荐的(仅限开机启动时哦,因为我就是用于此时)。
可能有更多更好的自动判断是否插入网线的方法,由于本人知识和能力的限度,也就只能完成至此了,所以,如果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自动判断,欢迎来扰!!!
时至今日,还讨论这样一个老话题,是否感觉老调重弹?因为两年前(2010年底)时任谷歌中国测试经理的段念先生就写了一篇文章《什么是敏捷软件测试》(刊登在InfoQ网站上[1]), 就已经谈到这个话题,“敏捷软件测试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非过程”。在2011年,我自己也写了一篇文章《敏捷测试的思考和新发展》,刊登在《程序员》杂志上,谈到“在BDD、ATDD和TDD最根本的、共同的思想基础上,构成一个全新的、更完善的敏捷测试框架”[2]。而更早的时候(2010年10月),写了一篇《敏捷测试的方法和实践》(也刊登在《程序员》杂志上),开始的那一小节就在讨论 “什么是敏捷测试”,简单地说,“敏捷测试就是持续地对软件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3]。不过,篇幅不多、匆匆而过,说得还不够明朗。如果再往前,早在2009年,Lisa Crispin和Janet Gergory就写了一本书《Agile Testing: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sters and Agile Teams》, 国内在2010年出了它的中文版本[4],在第1章就论述了敏捷测试的定义,侧重从测试的敏捷形式和“敏捷测试”的实践等来彰显敏捷测试,对敏捷测试和传统测试的区别进行了分析(虽然作者把传统测试局限于瀑布模型,这显然是不对的),让我们看到一些敏捷测试的特点,如图1所示。但作者也承认“敏捷测试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含义”。
图1 传统测试与敏捷测试 [4]
这样看来,“敏捷测试(Agile Testing)”就不是一个新概念了,但为什么不少人还是不理解什么敏捷测试呢?现在偶尔还看到一些文章或微博帖子还在讨论什么是敏捷测试,但似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感觉“敏捷测试”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比较模糊。估计是以前的文章,包括我的文章,没有把“敏捷测试”说透,所以有了再写一篇文章的想法,尽量一次把“敏捷测试”这个内涵给大家说清楚。以后,有机会再讨论传统测试团队如何转型、敏捷文化下测试团队如何建设等。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敏捷测试既不是一种方法(如黑盒方法、白盒方法等),也不是一种方式(如探索式测试)。因为在敏捷测试中可以采用已有的各种方法,包括白盒方法、黑盒方法;在敏捷中也可以采用探索式测试(exploratory test),也可以采用基于脚本的测试(scripted test)。那敏捷测试是什么?敏捷测试应该是一套解决方案、一类测试操作与管理的框架、一组实践或由一定顺序的测试活动构成的特定的测试流程。就像Scrum一样,Scrum可以理解为敏捷方法的具体实现的框架、一组实践或具体的解决方案。简单地说,敏捷测试就是顺应敏捷开发方法、力求达到质量和效率平衡的一系列的测试实践。让我们看看Wikipedia 是如何描述敏捷测试的:
Agile testing is a software testing practice that follows the principles of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Agile testing involves all members of a cross-functional agile team, with special expertise contributed by testers, to ensure delivering the business value desired by the customer at frequent intervals, working at a sustainable pace.
它强调敏捷测试是遵守敏捷开发方法原则之下的软件测试实践,由跨功能敏捷团队的所有人员参与(包括测试人员以其专业特长的特殊贡献)以保证持续的、快速的业务价值交付。所以要理解敏捷测试,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仔细看一下“敏捷宣言”背后所蕴含的12条原则。我相信,大家都已熟悉敏捷宣言,如果不熟悉,可以先认真阅读以下完整的敏捷宣言,不仅仅是那四句话。
1. 方法论上的敏捷测试先从敏捷开发这一方法论层次来讨论什么是敏捷测试,即敏捷测试有什么具体特征,或有哪些主要实践,然后再就目前非常热的敏捷具体框架Scrum来讨论Scrum中的敏捷测试(或称为Scrum Testing)。先研究一下敏捷宣言背后所蕴含的12条原则[5]:
1) 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及早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使客户满意。
2) 欣然面对需求变化,即使在开发后期也一样。为了客户的竞争优势,敏捷过程掌控变化。
3) 经常地交付可工作的软件,相隔几星期或一两个月,倾向于采取较短的周期。
4) 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相互合作,项目中的每一天都不例外。
5) 激发个体的斗志,以他们为核心搭建项目。提供所需的环境和支援,辅以信任,从而达成目标。
6) 不论团队内外,传递信息效果最好效率也最高的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
7) 可工作的软件是进度的首要度量标准。
8) 敏捷过程倡导可持续开发。责任人、开发人员和用户要能够共同维持其步调稳定延续。
9) 坚持不懈地追求技术卓越和良好设计,敏捷能力由此增强。
10) 以简洁为本,它是极力减少不必要工作量的艺术。
11) 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出自自组织团队。
12) 团队定期地反思如何能提高成效,并依此调整自身的举止表现。
这12条原则中没有一条直接谈到测试,那是否说明没有敏捷测试呢?有开发就有测试,只是原来参加敏捷宣言的17人,基本是清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