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CP连接
手机能够使用联网功能是因为手机底层实现了TCP/IP协议,可以使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建立TCP连接。TCP协议可以对上层网络提供接口,使上层网络数据的传输建立在“无差别”的网络之上。
建立起一个TCP连接需要经过“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断开连接时服务器和客户端均可以主动发起断开TCP连接的请求,断开过程需要经过“四次握手”(过程就不细写了,就是服务器和客户端交互,最终确定断开)
2、HTTP连接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HTTP连接最显著的特点是客户端发送的每次请求都需要服务器回送响应,在请求结束后,会主动释放连接。从建立连接到关闭连接的过程称为“一次连接”。
1)在HTTP 1.0中,客户端的每次请求都要求建立一次单独的连接,在处理完本次请求后,就自动释放连接。
2)在HTTP 1.1中则可以在一次连接中处理多个请求,并且多个请求可以重叠进行,不需要等待一个请求结束后再发送下一个请求。
由于HTTP在每次请求结束后都会主动释放连接,因此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要保持客户端程序的在线状态,需要不断地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通常的做法是即时不需要获得任何数据,客户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向服务器发送一次“保持连接”的请求,服务器在收到该请求后对客户端进行回复,表明知道客户端“在线”。若服务器长时间无法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则认为客户端“下线”,若客户端长时间无法收到服务器的回复,则认为网络已经断开。
3、SOCKET原理
3.1套接字(socket)概念
套接字(socket)是通信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它是网络通信过程中端点的抽象表示,包含进行网络通信必须的五种信息:连接使用的协议,本地主机的IP地址,本地进程的协议端口,远地主机的IP地址,远地进程的协议端口。
应用层通过传输层进行数据通信时,TCP会遇到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进程提供并发服务的问题。多个TCP连接或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可能需要通过同一个 TCP协议端口传输数据。为了区别不同的应用程序进程和连接,许多计算机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交互提供了套接字(Socket)接口。应用层可以和传输层通过Socket接口,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程序进程或网络连接的通信,实现数据传输的并发服务。
3.2 建立socket连接
建立Socket连接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端,称为ClientSocket ,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称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服务器监听: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客户端请求:指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连接确认: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时,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双方就正式建立连接。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4、SOCKET连接与TCP连接
创建Socket连接时,可以指定使用的传输层协议,Socket可以支持不同的传输层协议(TCP或UDP),当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时,该Socket连接就是一个TCP连接。
5、Socket连接与HTTP连接
由于通常情况下Socket连接就是TCP连接,因此Socket连接一旦建立,通信双方即可开始相互发送数据内容,直到双方连接断开。但在实际网络应用中,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往往需要穿越多个中间节点,例如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大部分防火墙默认会关闭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的连接而导致 Socket 连接断连,因此需要通过轮询告诉网络,该连接处于活跃状态。
而HTTP连接使用的是“请求—响应”的方式,不仅在请求时需要先建立连接,而且需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后,服务器端才能回复数据。
很多情况下,需要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的实时与同步。此时若双方建立的是Socket连接,服务器就可以直接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若双方建立的是HTTP连接,则服务器需要等到客户端发送一次请求后才能将数据传回给客户端,因此,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端发送连接请求,不仅可以保持在线,同时也是在“询问”服务器是否有新的数据,如果有就将数据传给客户端。
个MeasureSpec封装了父布局传递给子布局的布局要求,每个MeasureSpec代表了一组宽度和高度的要求。一个MeasureSpec由大小和模式组成。它有三种模式:UNSPECIFIED(未指定),父元素部队自元素施加任何束缚,子元素可以得到任意想要的大小;EXACTLY(完全),父元素决定自元素的确切大小,子元素将被限定在给定的边界里而忽略它本身大小;AT_MOST(至多),子元素至多达到指定大小的值。
8421 public static int resolveSize(int size, int measureSpec) {
8422 int result = size;
8423 int specMode = MeasureSpec.getMode(measureSpec);
8424 int specSize = MeasureSpec.getSize(measureSpec);
8425 switch (specMode) {
8426 case MeasureSpec.UNSPECIFIED:
8427 result = size;
8428 break;
8429 case MeasureSpec.AT_MOST:
8430 result = Math.min(size, specSize);
8431 break;
8432 case MeasureSpec.EXACTLY:
8433 result = specSize;
8434 break;
8435 }
8436 return result;
8437 }
9024 return size + mode;
9025 }
2464 private void measureItem(View child) {
2465 ViewGroup.LayoutParams p = child.getLayoutParams();
2466 if (p == null) {
2467 p = new ViewGroup.LayoutParams(
2468 ViewGroup.LayoutParams.MATCH_PARENT,
2469 ViewGroup.LayoutParams.WRAP_CONTENT);
2470 }
2471
2472 int childWidthSpec = ViewGroup.getChildMeasureSpec(mWidthMeasureSpec,
2473 mListPadding.left + mListPadding.right, p.width);
2474 int lpHeight = p.height;
2475 int childHeightSpec;
2476 if (lpHeight > 0) {
2477 childHeightSpec = MeasureSpec.makeMeasureSpec(lpHeight, MeasureSpec.EXACTLY);
2478 } else {
2479 childHeightSpec = MeasureSpec.makeMeasureSpec(0, MeasureSpec.UNSPECIFIED);
2480 }
2481 child.measure(childWidthSpec, childHeightSpec);
2482 }
8406 protected final void setMeasuredDimension(int measuredWidth, int measuredHeight) {
8407 mMeasuredWidth = measuredWidth;
8408 mMeasuredHeight = measuredHeight;
8409
8410 mPrivateFlags |= MEASURED_DIMENSION_SET;
8411 }
首先,参考以下这位网友关于OpenGL坐标系的说明:http://blog.chinaunix.net/space.php?uid=20622737&do=blog&id=1912946
此篇文章说的很明白,默认分两个坐标:
OPENGL坐标系可分为:世界坐标系和当前绘图坐标系。
世界坐标系以屏幕中心为原点(0, 0, 0)。你面对屏幕,你的右边是x正轴,上面是y正轴,屏幕指向你的为z正轴。长度单位这样来定: 窗口范围按此单位恰好是(-1,-1)到(1,1)。
当前绘图坐标系是 绘制物体时的坐标系。程序刚初始化时,世界坐标系和当前绘图坐标系是重合的。
文中还说,参考坐标系是不动,我想纠正这一点,至少在Android应用中使用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在覆写onSurfaceChanged方法时,一般需要设置观察点:
GLU.gluLookAt(GL10 gl, float eyeX, float eyeY, float eyeZ,
float centerX, float centerY, float centerZ, float upX, float upY,
float upZ)
一般默认设置为:GLU.gluLookAt(gl, 0, 0, 2.8f, 1.5f,0, 0, 0, 1, 0);
改变中心位置,就可以把参照坐标系改变了,不过实际的意义可能不太大,毕竟大家都习惯了默认的。
另外,想补充说明下,顶点数组的顺序,正面一般是按左、下、右、上这个逆时针顺序来排布的,背面方向是反的,按顺时针,有些网上解释说是为了让人从各个面看起来都是正面,这个解释现在记下来,有待以后验证。
保留一个比较好的博客地址(主要是翻译英文原文档):http://www.opengpu.org/bbs/archiver/?tid-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