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程技术>移动开发
Android开发笔记之:Splash的实现详解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10-15
本文导语: 什么是SplashSplash也就是应用程序启动之前先启动一个画面,上面简单的介绍应用程序的厂商,厂商的LOGO,名称和版本等信息,多为一张图片,显示几秒钟后会自动消息,然后显示出应用程序的主体页面。在PC上,很常见各种平...
什么是Splash
Splash也就是应用程序启动之前先启动一个画面,上面简单的介绍应用程序的厂商,厂商的LOGO,名称和版本等信息,多为一张图片,显示几秒钟后会自动消息,然后显示出应用程序的主体页面。在PC上,很常见各种平台的应用程序都会有,多半是一张图片显示在屏幕中央,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或者GIMP等。在各种游戏中Splash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的游戏开始都会有一张全屏的图片,上面通常都显示厂商的LOGO,游戏的名称等。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类似PC的Splash很少,起码对于Android和iOS来讲原生的应用程序都没有这种Splash,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种Splash开始在第三方应用中流行起来,几乎所有的第三方应用程序都有启动Splash。这些Splash的特点是占满整个屏幕,上面LOGO,厂商的名字,应用的名字版本等,大约3到5秒后,Splash自动消失,应用主页面显示出来。很多应用在Splash页面也显示加载过程。
下面谈谈在Android中如何实现Splash以及它的优缺点:
使用Activity作为Splash
这可能也是最常用的方式,方法就是用一个Activity,给它设置一个背景,或者要显示的信息(厂商,LOGO,名字和版本),让它显示几秒种,然后finish()掉,并启动应用主体Activity。
public class Splash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Handler mMainHandler = new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Intent.ACTION_MAIN);
intent.setClass(getApplication(), NotTomorrowActivity.class);
intent.setFlags(Intent.FLAG_ACTIVITY_NEW_TASK);
startActivity(intent);
// overridePendingTransition must be called AFTER finish() or startActivity, or it won't work.
overridePendingTransition(R.anim.activity_in, R.anim.splash_out);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icicle) {
super.onCreate(icicle);
getWindow().setBackgroundDrawableResource(R.drawable.kg);
mMainHandler.sendEmptyMessageDelayed(0, 5000);
}
// much easier to handle key events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ackPressed() {
}
}
使用Activity的优势在于:
容易控制KEY事件
因为在显示Splash的时候,是不应该响应事件的,比如触摸事件,或者BACK或者MENU,因为这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所以你可以很容易禁掉这些用户事件,而不必担忧影响其他逻辑,或者担心未及时把它们重新启用。
容易定制
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所以你可以把它设置成全屏的,或者没有TitleBar的,或者其他什么样式与风格。在实际使用中,几乎所有的Splash都设置成了全屏。因为它是单独的Activity,所以即使你的应用不是全屏的,也没有关系,因为只把SplashActivity设置成了全屏不会对其他Activity产生影响。
逻辑与主体逻辑分开,容易维护
如前面二点,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所有的Splash相关的逻辑都在其中,而与应用主体的Activity是分开的,所以Splash中的逻辑不会影响到其他的Activity,这也更容易修改和维护,因为不会绞在一起相互影响。
使用Activity的唯一缺点就是它无法利用Splash显示的时间里做数据加载。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无法控制其他的Activity,并且这时其他Activity还未创建。
使用ViewSwitcher作为Splash
这个也可以用作Splash。ViewSwitcher是一个ViewGroup,它有二个子View,每次只能显示其中一个。主要做法就是,Activity的RootView设置为ViewSwitcher,把一个布局(如ImageView)作为Splash作为ViewSwitcher的第一个子View;再把Activity的主体布局作为第二个子View;当Activity启动时,先显示作为Splash的ImageView,过几秒后再显示主体布局。事实上ViewSwitcher通常用在Activity需要加载数据,先显示一个进度条,当有数据时再显示真正的布局。
使用ViewSwitcher的优势
使用ViewSwitcher的优势就在于,你可以利用Splash的时间来进行数据的加载,这样用户就不必在等待了Splash之后,再等待数据加载。
public class NotTomorrow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otected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NoTomorrowActivity";
protected static final int MSG_SHOW_LAYOUT = 1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ENU_ADD_TASK = 0;
private Handler mMainHandler = new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witch (msg.what) {
case MSG_SHOW_LAYOUT:
final ViewSwitcher container = (ViewSwitcher) findViewById(R.id.view_container);
container.showNext();
ImageView view = (ImageView) container.getChildAt(0);
view.setImageResource(0);
container.removeViewAt(0);
mSplashing = false;
break;
default:
break;
}
}
};
private boolean mSplashing;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mSplashing = true;
setContentView(R.layout.not_tomorrow_activity);
mMainHandler.sendEmptyMessageDelayed(MSG_SHOW_LAYOUT, 5000);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ackPressed() {
if (!mSplashing) {
super.onBackPressed();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CreateOptionsMenu(Menu menu) {
if (mSplashing) {
return false;
}
menu.add(0, MENU_ADD_TASK, 0, R.string.add_hint);
return super.onCreateOptionsMenu(menu);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PrepareOptionsMenu(Menu menu) {
if (mSplashing) {
return false;
}
return super.onPrepareOptionsMenu(menu);
}
}
使用ViewSwitcher的缺点
要注意事件
必须在显示Splash的时候禁止BACK,MENU等事件,然后再在Splash结束后把它们重新启用。
没办法全屏
除非主体Activity是全屏的,否则没办法让View全屏,然后再设置回。
逻辑绞在一起,难维护
就如上面的禁止和启用事件一样,这些东西都是在Activity中,所有的逻辑都在一个Activity中,自然难维护和修改,并且易出错。
推荐做法
推荐的做法是不使用Splash的,或者最多在应用程序安装后第一次使用,从用户角度来讲,它毫无意义,所以你看Android或iOS的原生应用中都没有Splash之类的东西。应该让应用直接进入正题,让用户立刻进到他最关心的页面。同样,应用使用提示也是无用的东西,真正的优秀的应该是简洁且操作,不用学就会的,而不是搞出一大堆教程或者提示。与其花时间精力搞Splash或使用提示,还不如想想如何简化操作。
Splash也就是应用程序启动之前先启动一个画面,上面简单的介绍应用程序的厂商,厂商的LOGO,名称和版本等信息,多为一张图片,显示几秒钟后会自动消息,然后显示出应用程序的主体页面。在PC上,很常见各种平台的应用程序都会有,多半是一张图片显示在屏幕中央,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或者GIMP等。在各种游戏中Splash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的游戏开始都会有一张全屏的图片,上面通常都显示厂商的LOGO,游戏的名称等。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类似PC的Splash很少,起码对于Android和iOS来讲原生的应用程序都没有这种Splash,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种Splash开始在第三方应用中流行起来,几乎所有的第三方应用程序都有启动Splash。这些Splash的特点是占满整个屏幕,上面LOGO,厂商的名字,应用的名字版本等,大约3到5秒后,Splash自动消失,应用主页面显示出来。很多应用在Splash页面也显示加载过程。
下面谈谈在Android中如何实现Splash以及它的优缺点:
使用Activity作为Splash
这可能也是最常用的方式,方法就是用一个Activity,给它设置一个背景,或者要显示的信息(厂商,LOGO,名字和版本),让它显示几秒种,然后finish()掉,并启动应用主体Activity。
代码如下: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plash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Handler mMainHandler = new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Intent.ACTION_MAIN);
intent.setClass(getApplication(), NotTomorrowActivity.class);
intent.setFlags(Intent.FLAG_ACTIVITY_NEW_TASK);
startActivity(intent);
// overridePendingTransition must be called AFTER finish() or startActivity, or it won't work.
overridePendingTransition(R.anim.activity_in, R.anim.splash_out);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icicle) {
super.onCreate(icicle);
getWindow().setBackgroundDrawableResource(R.drawable.kg);
mMainHandler.sendEmptyMessageDelayed(0, 5000);
}
// much easier to handle key events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ackPressed() {
}
}
使用Activity的优势在于:
容易控制KEY事件
因为在显示Splash的时候,是不应该响应事件的,比如触摸事件,或者BACK或者MENU,因为这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所以你可以很容易禁掉这些用户事件,而不必担忧影响其他逻辑,或者担心未及时把它们重新启用。
容易定制
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所以你可以把它设置成全屏的,或者没有TitleBar的,或者其他什么样式与风格。在实际使用中,几乎所有的Splash都设置成了全屏。因为它是单独的Activity,所以即使你的应用不是全屏的,也没有关系,因为只把SplashActivity设置成了全屏不会对其他Activity产生影响。
逻辑与主体逻辑分开,容易维护
如前面二点,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所有的Splash相关的逻辑都在其中,而与应用主体的Activity是分开的,所以Splash中的逻辑不会影响到其他的Activity,这也更容易修改和维护,因为不会绞在一起相互影响。
使用Activity的唯一缺点就是它无法利用Splash显示的时间里做数据加载。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的Activity,无法控制其他的Activity,并且这时其他Activity还未创建。
使用ViewSwitcher作为Splash
这个也可以用作Splash。ViewSwitcher是一个ViewGroup,它有二个子View,每次只能显示其中一个。主要做法就是,Activity的RootView设置为ViewSwitcher,把一个布局(如ImageView)作为Splash作为ViewSwitcher的第一个子View;再把Activity的主体布局作为第二个子View;当Activity启动时,先显示作为Splash的ImageView,过几秒后再显示主体布局。事实上ViewSwitcher通常用在Activity需要加载数据,先显示一个进度条,当有数据时再显示真正的布局。
使用ViewSwitcher的优势
使用ViewSwitcher的优势就在于,你可以利用Splash的时间来进行数据的加载,这样用户就不必在等待了Splash之后,再等待数据加载。
代码如下: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NotTomorrow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otected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NoTomorrowActivity";
protected static final int MSG_SHOW_LAYOUT = 1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ENU_ADD_TASK = 0;
private Handler mMainHandler = new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switch (msg.what) {
case MSG_SHOW_LAYOUT:
final ViewSwitcher container = (ViewSwitcher) findViewById(R.id.view_container);
container.showNext();
ImageView view = (ImageView) container.getChildAt(0);
view.setImageResource(0);
container.removeViewAt(0);
mSplashing = false;
break;
default:
break;
}
}
};
private boolean mSplashing;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mSplashing = true;
setContentView(R.layout.not_tomorrow_activity);
mMainHandler.sendEmptyMessageDelayed(MSG_SHOW_LAYOUT, 5000);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ackPressed() {
if (!mSplashing) {
super.onBackPressed();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CreateOptionsMenu(Menu menu) {
if (mSplashing) {
return false;
}
menu.add(0, MENU_ADD_TASK, 0, R.string.add_hint);
return super.onCreateOptionsMenu(menu);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PrepareOptionsMenu(Menu menu) {
if (mSplashing) {
return false;
}
return super.onPrepareOptionsMenu(menu);
}
}
使用ViewSwitcher的缺点
要注意事件
必须在显示Splash的时候禁止BACK,MENU等事件,然后再在Splash结束后把它们重新启用。
没办法全屏
除非主体Activity是全屏的,否则没办法让View全屏,然后再设置回。
逻辑绞在一起,难维护
就如上面的禁止和启用事件一样,这些东西都是在Activity中,所有的逻辑都在一个Activity中,自然难维护和修改,并且易出错。
推荐做法
推荐的做法是不使用Splash的,或者最多在应用程序安装后第一次使用,从用户角度来讲,它毫无意义,所以你看Android或iOS的原生应用中都没有Splash之类的东西。应该让应用直接进入正题,让用户立刻进到他最关心的页面。同样,应用使用提示也是无用的东西,真正的优秀的应该是简洁且操作,不用学就会的,而不是搞出一大堆教程或者提示。与其花时间精力搞Splash或使用提示,还不如想想如何简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