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出:在liftweb中使用logback,使得日志可以使用logback的特性,最重要是可以自定义输出位置
基本配置
scala 2.9.2
lift 2.5.M4
logback-classic 0.9.28
slf4j-log4j12 1.6.1 (建议)
陷进1.class Boot
在def boot中不要设置
Logger.setup=Empty
虽然这样做确实会避免liftweb读取log4j.xml
陷进2.class Boot
不要为boot添加以下特性
trait Config { val logUrl = LiftRules.getResource("/props/test.default.logback.xml") logUrl.foreach(x => { Logger.setup = Full(Logback.withFile(x)) }) }
建议1.logback.xml建议放在/resources目录下,分别命名为
default.logback.xml production.default.logback.xml test.default.logback.xml
这样可以通过配置Tomcat中的
-Drum.mode=XXX(test,production)
来使用不同的配置
logback.xml中
<!-- 日志输出级别 --> <root level="INFO"> <appender-ref ref="FILE_INFO" /> </root> <root level="WARN"> <appender-ref ref="FILE_WARN" /> </root> <root level="ERROR"> <appender-ref ref="FILE_ERROR" /> </root><root level="DEBUG">
<appender-ref ref="STDOUT" /> </root>
必须包含以下四个等级的输出,否则日志将不会被输出到文件.特别注意不能因为不需要DEBUG而省略
作者:daaoke 发表于2013-5-9 8:50:42 原文链接阅读:75 评论:0 查看评论
数据库/模型 最佳实践:
模型是很多Django项目的基础。
这是我们挑选的用于模型的第三方包
*South 用来做数据库迁移,这是一个很好用很常见的工具
*django-model-utils to handle common patterns like TimeStampedModel
*django-extensions 它有一个强有里的shell工具来自动装载所有app的模型
基本知识:
*拆分有太多模型的app
如果一个app中有超过20个模型,那么就要把它拆分成小的app了,可能这一个app做的东西太多了。实际操作中,一般每个app的模型不超过5个
*不是必要的情况,不要使用原生的sql
如果可以使用ORM来配置数据库操作,请优先使用。
使用原生SQL使得app的可移植性降低
Django BDFL Jacob Kaplan-Moss says (paraphrased): If it's easier to write a query using
SQL than Django, then do it. extra() is nasty and should be avoided; raw() is great and should be used where appropriate
*在需要的时候增加indexs
我们的习惯是开始不添加index,需要的时候才添加
我们考虑增加index的情况:
*index使用非常频繁,百分之10~25的查询中都需要它
*我们可以通过测试来衡量生成的indexs是否提高了查询性能
*有真实的数据或者接近真实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index来分析
*小心模型继承
Django提供了3中模型继承的方式:abstract base classes,multi-table inberitance ,proxy models
注意:Django Abstract Base Classes!= Python Abstract Base Classes
避免 Multi-Table 继承
模型继承的案例:The TimeStampedModel 时间戳模型
# Code taken with permission from Carl Meyer's # very useful django-model-utils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from django.utils.timezone import now from django.utils.translation import ugettext_lazy as _ class AutoCreatedField(models.DateTimeField): """ A DateTimeField that automatically populates itself at object creation. By default, sets editable=False, default=now """ def __init__(self, *args, **kwargs): kwargs.setdefault('editable', False) kwargs.setdefault('default', now) super(AutoCreatedField, self).__init__(*args, **kwargs) class AutoLastModifiedField(AutoCreatedField): """ A DateTimeField that updates itself on each save() of the model. By default, sets editable=False and default=now. """ def pre_save(self, model_instance, add): value = now() setattr(model_instance, self.attname, value) return value class TimeStampedModel(models.Model): """ An abstract base class model that provides self- updating ``created`` and ``modified`` fields. """ created = AutoCreatedField(_('created')) modified = AutoLastModifiedField(_('modified')) class Meta: abstract = True #声明为抽象基类测试:
# flavors/models.py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from model_utils import TimeStampedModel class Flavor(TimeStampedModel):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200)Django的模型设计:
*从标准化开始,一定要熟悉,datebase normalization
*在没标准化之前缓存
*只有特殊需求下才可以不遵守标准
什么时候使用null 和 blank
在设置一个字段的属性的时候有 null=True and blank=True的选项,默认都是False的
具体建议请参照书中表格:ex 文本型字段 使用blank=True
模型控制器:Model Managers
可以自己定制 小案例: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from django.utils import timezone class PublishedManager(models.Manager): def published(self, *args, **kwargs): qs = self.get_query_set().filter(*args, **kwargs) return qs.filter(pub_date__lte=timezone.now()) class FlavorReview(models.Model): review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255) pub_date = models.DateTimeField() # add our custom model manager objects = PublishedManager()注意:1 在模型继承中,抽象基类的自定义模型控制器会遗传给孩子,实体类不会
2 不同的model class中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IP首部
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最核心的协议,所有的TCP、UDP、ICMP、IGMP数据都是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的。
I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服务。
不可靠:不能保证IP数据报能成功到达目的地。可靠性由上层(如TCP)提供。
无连接:IP并不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每个数据报的处理是相互独立的。IP数据报可以不按发送顺序接收。
IP数据报格式:
IP数据报用bit endian字节序传输。
(1)4位版本:表示版本号
(2)4位首部长度:首部占32bit字的数目。最大为15*32/8=60字节。普通IP数据报该字段值是5,也就是首部为5*32/8=20字节。
(3)TOS:3bit优先权字段(已忽略),4bitTOS子字段,标识最小时延(Telnet,Rlogin),最大吞吐量(FTP),最高可靠性(SNMP),最小费用(NNTP,用户网络新闻)。4bit中只能置其中1bit。4bit均为0表明一般服务。
(4)16bit总长度字段: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单位是字节。最长可以是65535字节,但大多数链路层会对它进行分片。
(5)16位标识:唯一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分数据报,每发一份值加1,因为IP是无连接的,所以这个值在数据报重组时应该要被用到。
(6)TTL:设置了数据报可以经过最多的路由器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减1,到0就丢弃。
(7)先将检验和字段置0,对首部中美16bit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结果存在检验和字段中。当接收到一份数据报时,同样对首部中没16个bit反码求和,若计算结果全1则检验正确。否则丢弃该数据包。ICMP,IGMP,UDP和TCP采用相同的检验和算法。
IP路由选择
概念上,IP理由选择是简单的,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直接相连或者在一个共享网络上,就直接将IP数据报送到目的主机,否则发往默认的路由器,由路由器转发。
大多数用户系统都可以配置成路由器。
IP层在内存中有一个路由表,当收到数据报并要对它进行发送时,要对表进行搜索。当数据报来自某个网络接口时,IP会检查目的地址是否为本机地址之一或者是广播地址,若是,则数据报被送到由IP首部协议字段规定的协议模块中处理。若不是,则若主机IP层被设置为路由器功能,转发数据报,否则丢弃。
IP路由表每一项都具有:目的IP地址,下一站路由地址,标志,为数据报传输指定的网络接口
IP路由器完成功能(按序):
1. 搜寻路由表,找与目的地址完全匹配的表目。
2. 搜寻路由表,找与目的网络号匹配的表木目。
3. 搜寻路由表 寻找默认表目。
若上面的步骤都没有成功则返回“主机不可达”或“网络不可达的错误”。
为一个网络指定一个路由器而不需要为每个主机指定一个路由器,这样可以缩小路由表的规模。
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始终不会发生变化,每个链路层可能具有不同的数据帧首部,而且链路层的目的地址始终指下一站的链路层地址。
子网寻址
由于A类B类地址分配了太多的空间给主机,将主机号再分成一个子网号和一个主机号,用子网掩码表明哪个是网络号,哪个是主机号。掩码是32bit值,为1的指定是网络号,0的是主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