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模式是从程序的结构上解决模块之间的耦合问题的
包括以下七种模式
Asapte 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可以在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通过继承目标对象并隐含被适配者的真正实现来达到目标操作与被适配器的兼容合作。
外观模式(Facade)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定义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简化接口,对于复杂子系统或子对象调用封装,从客户程序角度看,只能看到Facade提供的接口。就是对子对象调用的封装,将客户程序对子系统的调用与子系统的变化分离。
例如:我们拨打10086,可以办彩铃,手机报,全球通等业务(子对象) ,而10086,则为子对象所使用的一致界面。
桥接模式Bridge将抽象部分与现实部分分离,使他们可以独立的变化,减少因变化而带来的代码修改量。
当某个类型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维度变化,通过以继承接口的方式格式变化。
例如,点灯开关,开关的目的是将设备打开或关闭,产生效果的不同
装饰模式 Decorator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就增加功能来说,要比生成子类更灵活。
主要解决的是继承方式为对象扩展大量功能而造成子类数量你大多的问题
例如: 一幅画,可以直接挂到墙上,也加上框架和玻璃后,在挂到墙上。
组合模式 Composite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解决客户程序与复杂对象容器的解耦。忽略组合对象与单个对象的不同,将统一地使用组合结构中的是有对象
代理模式 Proxy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解决直接访问某些对象出现的问题。
享元模式 Flyweight运用共享技术有效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主要解决由于相同对象数量过大而造成系统内存开销过大的我呢提。实际上是相同的对象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空间。
适配器与代理模式从代码的角度看Adapter适配器模式和Proxy代理模式有些类似,前者是解决现有对象在新的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后者是解决直接访问对象时出现的问题,这两种模式从使用角度看都是解决直接访问对象时出现的问题,只是含义不十分相同。
外观模式和代理模式
外观模式和代理模式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手法却是一样的,即都是引入了间接层的手法,这也是我们软件系统中经常用的一种手法。外观模式虽然侧重于简化接口,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外观模式也可以兼任代理模式的责任,例如外观对象有可能是另一个位于另一个地址空间对象的远程代理,这时候我们可以叫做外观代理模式,或者代理外观模式。它们的类简略图如下:
图 代理模式简略图
图 外观模式
strComputer = "." Set objWMIService = GetObject("winmgmts:" _ & "{impersonationLevel=impersonate}!\\" & strComputer & "\root\cimv2") Set IPConfigSet = objWMIService.ExecQuery _ ("Select * from Win32_NetworkAdapterConfiguration Where IPEnabled=TRUE") For Each IPConfig in IPConfigSet If Not IsNull(IPConfig.IPAddress) Then For i=LBound(IPConfig.IPAddress) to UBound(IPConfig.IPAddress) WScript.Echo IPConfig.IPAddress(i) Next End If Next 用这个命令也行:nbtstat -a <cluster name> cluster res "Cluster IP Address" /priv /////////////////////////////////////////////////////vector<wstring> GetCoreClusterIPAddresses() { vector<wstring> coreIPAddresses; wstring coreGroup = GetCoreClusterGroup(); HCLUSTER hCluster = OpenCluster(NULL); if(hCluster) { HGROUP hCoreGroup = OpenClusterGroup(hCluster, coreGroup.c_str()); if(hCoreGroup) { DWORD index = 0, type = 0, nameSize = MAX_PATH; wstring resourceName; resourceName.resize(MAX_PATH); HGROUPENUM hGroupEnum = ClusterGroupOpenEnum(hCoreGroup, CLUSTER_GROUP_ENUM_CONTAINS); if(hGroupEnum) { DWORD status = ClusterGroupEnum(hGroupEnum, index, &type, &resourceName[0], &nameSize); while(ERROR_SUCCESS == status) { HRESOURCE hResource = OpenClusterResource(hCluster, &resourceName[0]); if(hResource) { wstring resourceType; resourceType.resize(MAX_PATH); DWORD resourceTypeSize = MAX_PATH; if(ERROR_SUCCESS == ClusterResourceControl(hResource, NULL, CLUSCTL_RESOURCE_GET_RESOURCE_TYPE, NULL, NULL, &resourceType[0], MAX_PATH, &resourceTypeSize)) { if(_wcsicmp (resourceType.c_str(), L"IP Address") == 0 || _wcsicmp (resourceType.c_str(), L"IPv6 Address") == 0 ) { wstring privProperties; privProperties.resize(
有关磁偏角和地图定位的问题:
地图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大多数地图的方向,但这可不是通用原则,如果地图上有方向标,可以通过方向标了解到这些。
地磁极是接近南极和北极的,但并不和南极、北极重合,一个约在北纬72°、 西经96°处;一个约在南纬70°、东经150°处。磁北极距地理北极大约相差1500km。现在磁北极的位置在加拿大北方,在一天中磁北极的位置也是不停的变动,它的轨迹大致为一椭圆形,磁北极平均每天向北以40m。
目前磁北极正在逐渐离开加拿大,大约于2005年进入俄罗斯境内。 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为25-50度。
在我国,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 在我国除部分磁力异常的地方外,一般磁偏角都是西偏。
磁偏角还是不断有规律变化的,地图上的磁偏角只是测图时的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左,加上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右,减去磁偏角;在我国一般是加上)。
使用地图本身所注的磁偏角要注意出版年限,地图太老误差较大。
GPS 0183协议GGA、GLL、GSA、GSV、RMC、VTG解释
$GPGGA
例:GPGGA,092204.999,4250.5589,S,14718.5084,E,1,04,24.4,19.7,M,,,,0000?1F 字段0:GPGGA,语句ID,表明该语句为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Fix Data(GGA)GPS定位信息
字段1:UTC 时间,hhmmss.sss,时分秒格式
字段2:纬度ddmm.mmmm,度分格式(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3:纬度N(北纬)或S(南纬)
字段4:经度dddmm.mmmm,度分格式(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5:经度E(东经)或W(西经)
字段6:GPS状态,0=未定位,1=非差分定位,2=差分定位,3=无效PPS,6=正在估算
字段7:正在使用的卫星数量(00 - 12)(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8:HDOP水平精度因子(0.5 - 99.9)
字段9:海拔高度(-9999.9 - 99999.9)
字段10:地球椭球面相对大地水准面的高度
字段11:差分时间(从最近一次接收到差分信号开始的秒数,如果不是差分定位将为空)
字段12:差分站ID号0000 - 1023(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如果不是差分定位将为空)
字段13:校验值
$GPGLL
例:GPGLL,4250.5589,S,14718.5084,E,092204.999,A?2D 字段0:GPGLL,语句ID,表明该语句为Geographic Position(GLL)地理定位信息
字段1:纬度ddmm.mmmm,度分格式(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2:纬度N(北纬)或S(南纬)
字段3:经度dddmm.mmmm,度分格式(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4:经度E(东经)或W(西经)
字段5:UTC时间,hhmmss.sss格式
字段6:状态,A=定位,V=未定位
字段7:校验值
$GPGSA
例:GPGSA,A,3,01,20,19,13,,,,,,,,,40.4,24.4,32.2?0A 字段0:GPGSA,语句ID,表明该语句为GPS DOP and Active Satellites(GSA)当前卫星信息
字段1:定位模式,A=自动手动2D/3D,M=手动2D/3D
字段2:定位类型,1=未定位,2=2D定位,3=3D定位
字段3: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1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4: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2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5: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3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6: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4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7: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5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8: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6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9: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7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0: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8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1: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9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2: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10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3: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11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4:PRN码(伪随机噪声码),第12信道正在使用的卫星PRN码编号(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5:PDOP综合位置精度因子(0.5 - 99.9) 字段16:HDOP水平精度因子(0.5 - 99.9)
字段17:VDOP垂直精度因子(0.5 - 99.9)
字段18:校验值
$GPGSV
例:GPGSV,3,1,10,20,78,331,45,01,59,235,47,22,41,069,,13,32,252,45?70 字段0:GPGSV,语句ID,表明该语句为GPS Satellites in View(GSV)可见卫星信息
字段1:本次GSV语句的总数目(1 - 3)
字段2:本条GSV语句是本次GSV语句的第几条(1 - 3)
字段3:当前可见卫星总数(00 - 12)(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4:PRN 码(伪随机噪声码)(01 - 32)(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5:卫星仰角(00 - 90)度(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6:卫星方位角(00 - 359)度(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7:信噪比(00-99)dbHz
字段8:PRN 码(伪随机噪声码)(01 - 32)(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9:卫星仰角(00 - 90)度(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0:卫星方位角(00 - 359)度(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1:信噪比(00-99)dbHz
字段12:PRN 码(伪随机噪声码)(01 - 32)(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3:卫星仰角(00 - 90)度(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4:卫星方位角(00 - 359)度(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5:信噪比(00-99)dbHz
字段16:校验值
$GPRMC
例:GPRMC,024813.640,A,3158.4608,N,11848.3737,E,10.05,324.27,150706,,,A?50 字段0:GPRMC,语句ID,表明该语句为Recommended Minimum Specific GPS/TRANSIT Data(RMC)推荐最小定位信息
字段1:UTC时间,hhmmss.sss格式
字段2:状态,A=定位,V=未定位
字段3:纬度ddmm.mmmm,度分格式(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4:纬度N(北纬)或S(南纬)
字段5:经度dddmm.mmmm,度分格式(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6:经度E(东经)或W(西经)
字段7:速度,节,Knots
字段8:方位角,度
字段9:UTC日期,DDMMYY格式
字段10:磁偏角,(000 - 180)度(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11:磁偏角方向,E=东W=西
字段16:校验值
$GPVTG
例:GPVTG,89.68,T,,M,0.00,N,0.0,K?5F 字段0:GPVTG,语句ID,表明该语句为Track Made Good and Ground Speed(VTG)地面速度信息
字段1:运动角度,000 - 359,(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2:T=真北参照系
字段3:运动角度,000 - 359,(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4:M=磁北参照系
字段5:水平运动速度(0.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6:N=节,Knots
字段7:水平运动速度(0.00)(前导位数不足则补0)
字段8:K=公里/时,km/h
字段9:校验值
GPS编码格式及C语言解码
GPS接收机只要处于工作状态就会源源不断地把接收并计算出的GPS导航定位信息通过串口传送到计算机中。前面的代码只负责从串口接收数据并将其放置于缓存,在没有进一步处理之前缓存中是一长串字节流,这些信息在没有经过分类提取之前是无法加以利用的。因此,必须通过程序将各个字段的信息从缓存字节流中提取出来,将其转化成有实际意义的,可供高层决策使用的定位信息数据。同其他通讯协议类似,对GPS进行信息提取必须首先明确其帧结构,然后才能根据其结构完成对各定位信息的提取。
对于本文所使用的GPSOEM模块,其发送到计算机的数据主要由帧头、帧尾和帧内数据组成,根据数据帧的不同,帧头也不相同,主要有"GPGGA"、"GPGSA"、"GPGSV"以及"GPRMC"等。这些帧头标识了后续帧内数据的组成结构,各帧均以回车符和换行符作为帧尾标识一帧的结束。
对于通常的情况,我们所关心的定位数据如经纬度、速度、时间等均可以从"GPRMC"帧中获取得到,该帧的结构及各字段释义如下:
GPRMC,<1>,<2>,<3>,<4>,<5>,<6>,<7>,<8>,<9>,<10>,<11>*hh
GPRMC,024813.640,A,3158.4608,N,11848.3737,E,10.05,324.27,150706,,,A?50
<1> 当前位置的格林尼治时间,格式为hhmmss
<2> 状态, A 为有效位置, V为非有效接收警告,即当前天线视野上方的卫星个数少于3颗。